江山市保安鄉(xiāng)景點 浙江省衢州府江山縣保安鄉(xiāng)
導讀:江山市保安鄉(xiāng)景點 浙江省衢州府江山縣保安鄉(xiāng) 1. 浙江省衢州府江山縣保安鄉(xiāng) 2. 江山市保安箬山村 3. 江山保安鄉(xiāng)簡介 4. 江山市保安服務公司 5. 浙江省江山市招聘保安 6. 江山市保安 7. 衢州市江山市公安局長 8. 浙江江山保安鄉(xiāng)有旅游景點嗎 9. 浙江省江山市保安鄉(xiāng)保安村 10. 浙江省江山市保安鄉(xiāng)龍溪村
1. 浙江省衢州府江山縣保安鄉(xiāng)
TVB《梟雄》的韓立的原型是戴笠
戴笠(1897年5月28日——1946年3月17日),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、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(tǒng)計局首長。浙江省衢州府江山縣(今衢州市江山市)保安鄉(xiāng)人,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(yè),早年曾在浙軍周鳳岐部當士兵,后脫離部隊到上海,在上海股票交易所結識蔣介石、戴季陶等人。
2. 江山市保安箬山村
浙江省內國家級、省級、市級歷史文化名城、歷史文化名鎮(zhèn)、歷史文化名村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(6個):杭州、紹興、寧波、衢州、臨海、金華 全國歷史文化名鎮(zhèn)(6個):嘉善縣西塘鎮(zhèn)、桐鄉(xiāng)市烏鎮(zhèn)、湖州南潯區(qū)南潯鎮(zhèn)、紹興縣安昌鎮(zhèn)、寧波江北區(qū)慈城鎮(zhèn)、象山縣石浦鎮(zhèn) 全國歷史文化名村(2個):武義縣俞源鄉(xiāng)俞源村、武義縣武陽鎮(zhèn)郭洞村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(第一批1991年10月公布,6個):溫州、余姚、湖州、舟山定海、金華(已升國家級)、東陽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(第二批,2000年1月21日公布,6個):嘉興、蘭溪、天臺、松陽、瑞安、龍泉 省級歷史文化名鎮(zhèn)(1991年10月日公布,15個):余杭塘棲鎮(zhèn)、蕭山衙前鎮(zhèn)、寧波江北慈城鎮(zhèn)、余姚梁弄鎮(zhèn)、象山石浦鎮(zhèn)、永嘉巖頭鎮(zhèn)、湖州南潯鎮(zhèn)、海寧鹽官鎮(zhèn)、桐鄉(xiāng)烏鎮(zhèn)、紹興東浦鎮(zhèn)、紹興柯橋鎮(zhèn)、紹興安昌鎮(zhèn)、諸暨楓橋鎮(zhèn)、江山二十八都鎮(zhèn)、溫嶺市箬山鎮(zhèn)(已并入石塘鎮(zhèn)) 省級歷史文化名村(1991年10月日公布,4個):樂清仙溪鎮(zhèn)南閣村、永嘉巖頭鎮(zhèn)蒼坡村、余姚市梁弄鎮(zhèn)橫坎頭村、遂昌縣焦灘鄉(xiāng)獨山村 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(qū)(2000年1月21日公布,25個):蕭山進化鎮(zhèn)、建德市新葉、富陽市龍門鎮(zhèn)、臨安市河橋鄉(xiāng)、寧??h前童鎮(zhèn)、慈溪市鳴鶴鎮(zhèn)(現(xiàn)屬觀海衛(wèi)鎮(zhèn))、永嘉縣楓林鎮(zhèn)、平陽縣騰蛟鎮(zhèn)、嘉善縣西塘鎮(zhèn)、嵊州市崇仁鎮(zhèn)、諸暨市斯宅民居、金華縣曹宅鎮(zhèn)、武義縣俞源鄉(xiāng)、義烏市赤岸鎮(zhèn)、浦江縣鄭宅鎮(zhèn)、仙居縣皤灘鄉(xiāng)、臺州市路橋、溫嶺市新河鎮(zhèn)、舟山市馬岙鎮(zhèn)、平湖市當湖鎮(zhèn)南河頭、金華縣孝順鎮(zhèn)山頭下村、武義縣武陽鎮(zhèn)郭洞村、縉云縣新建鎮(zhèn)河陽村、慶元縣松源鎮(zhèn)大濟村、松陽縣大東壩鎮(zhèn)石倉村 省級歷史文化村鎮(zhèn)(2006年6月2日公布,33個):桐廬縣深澳鎮(zhèn)(現(xiàn)與窄溪、石阜2鎮(zhèn)合并為江南鎮(zhèn))、淳安縣浪川鄉(xiāng)芹川村、奉化市溪口鎮(zhèn)巖頭村、溫州市甌海區(qū)澤雅鎮(zhèn)的水碓坑村和黃坑村、瑞安市飛云鎮(zhèn)林垟、永嘉縣巖坦鎮(zhèn)嶼北村、蒼南縣橋墩鎮(zhèn)碗窯村、蒼南縣金鄉(xiāng)鎮(zhèn)、泰順縣雅陽鎮(zhèn)的百福巖村和塔頭底村、德清縣新市鎮(zhèn)、嘉興市新塍鎮(zhèn)、嵊州市金庭鎮(zhèn)華堂村、嵊州市竹溪鄉(xiāng)竹溪村、義烏市佛堂鎮(zhèn)、永康市石柱鎮(zhèn)厚吳村、蘭溪市女埠街道虹霓山村、蘭溪市永昌街道、武義縣大田鄉(xiāng)嶺下湯村、浦江縣白馬鎮(zhèn)嵩溪村、江山市清湖鎮(zhèn)、江山市石門鎮(zhèn)清漾村、龍游縣湖鎮(zhèn)鎮(zhèn)、龍游縣石佛鄉(xiāng)三門源村、開化縣霞山鄉(xiāng)、溫嶺市溫嶠鎮(zhèn)、天臺縣街頭鎮(zhèn)、仙居縣白塔鎮(zhèn)高遷古村落、麗水市蓮都區(qū)西溪鄉(xiāng)、青田縣阜山鄉(xiāng)、松陽縣赤壽鄉(xiāng)界首村、遂昌縣王村口鎮(zhèn)、龍泉市龍南鄉(xiāng)上田村、岱山縣東沙鎮(zhèn) 省級歷史文化街區(qū)(2006年6月2日公布,2個):海寧市南關廂、臺州市椒江區(qū)章安 溫州市級歷史文化街區(qū)(第一批,2006年12月21日公布,1個):平陽縣昆陽鎮(zhèn)坡南街區(qū) 溫州市級歷史文化村鎮(zhèn)(第一批,2006年12月21日公布,12個):平陽縣鳳臥鎮(zhèn)、平陽縣青街畬族鄉(xiāng)、文成縣南田鎮(zhèn)、泰順縣筱村鎮(zhèn)、瑞安市高樓鄉(xiāng)、樂清市仙溪鎮(zhèn)北閣村、樂清市城北鄉(xiāng)黃檀硐村、樂清市淡溪鎮(zhèn)? ?塘村、永嘉縣大若巖鎮(zhèn)埭頭村、永嘉縣潘坑鄉(xiāng)巖龍村、文成縣嶺后鄉(xiāng)雅莊村、泰順縣新浦鄉(xiāng)庫村 寧波市級歷史文化村鎮(zhèn)(第一批,2005年8月日公布,10個):奉化市溪口鎮(zhèn)巖頭村、余姚市大嵐鎮(zhèn)柿林村、余姚市梨洲街道金冠村、寧??h深甽鎮(zhèn)清潭村、象山縣曉塘鄉(xiāng)黃埠村、象山縣西周鎮(zhèn)儒雅洋村、鄞州區(qū)茅山鎮(zhèn)走馬塘村、鄞州區(qū)章水鎮(zhèn)蜜巖村、江北區(qū)慈城鎮(zhèn)半浦村、東錢湖旅游渡假區(qū)東錢湖鎮(zhèn)韓嶺村
3. 江山保安鄉(xiāng)簡介
戴笠(1897--1946),原名春風,字雨農,江山保安鄉(xiāng)人。六歲喪父。民國2年(1913)畢業(yè)于原江山縣文溪高等小學校。次年秋考入杭州省立第一中學,兩年后被學校開除,浪跡杭州、寧波、上海等地。6年,曾在浙軍周鳳歧部當兵。10年,在上海結識杜月笙,結為把兄弟。
15年赴廣州,改名戴笠,9月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。北伐時,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一軍騎兵營一連。四一二政變中,因揭發(fā)同學中20余名共產黨員,得蔣介石、胡宗南等賞識,選為騎兵營國民黨黨部執(zhí)行委員,開始從事情報工作。17年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上尉聯(lián)絡參謀,主持情報工作。20年底,蔣介石下野,戴笠組織“聯(lián)絡組”,繼續(xù)效忠蔣。21年1月,蔣重返南京,成立特務組織--“中華復興社”,戴笠任特務處長,向蔣表示:“決心效死,義無反顧”。先后殺害著名進步人士楊銓(杏佛)、史量才,愛國將領吉鴻昌。24年,任南昌行營調查科科長。后該科合并于軍事委員會調查統(tǒng)計局二處,戴任處長。25年12月西安事變發(fā)生后,戴隨宋美齡赴西安營救蔣介石。26年,組織“蘇浙行動委員會”別動隊5個支隊,后改稱“忠義救國軍”,自任書記長、總指揮。27年1月,奉蔣介石手令,乘山東省主席韓復渠赴豫開軍事委員會時,將韓捕解漢口審判處決,受蔣重賞。同年,升任軍事委員會調查統(tǒng)計局副局長。28年初,曾化名何永年,經香港去河內,部署刺殺汪精衛(wèi)。
31年,戴會見美國海軍中將梅樂斯,洽談情報工作。次年設立“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”,戴與梅分任正、副主任,在全國各地從事特務活動,破壞民主運動和共產黨組織,殺害大批進步人士和共產黨員。
戴笠發(fā)跡后,曾數(shù)度回江山。26年底回鄉(xiāng)時,江山縣縣長丁棕要求戴幫助配置自衛(wèi)隊武器彈藥。次年元月,戴派人送來駁殼槍50支,子彈1萬發(fā),并致電丁,著將“槍支價伍千柒百柒拾伍元,劃交衢州中國銀行收戴雨農戶”。32年,戴以上海私立肇和中學的照牌,在江山辦起肇和中學,經費由軍統(tǒng)局撥發(fā),戴自任校董事長。34年,陪同梅樂斯到福建觀察地形時,曾一起回江山保安居住。
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后,蔣介石授權戴笠處理漢奸問題。35年,戴組織中國交通總局,將原軍統(tǒng)武裝組織“忠義救國軍”擴編為18個角警總隊。是年3月17日,戴從青島乘專機赴滬轉渝,飛機失事,摔死在南京附近板橋鎮(zhèn)岱山。國民政府于6月11日發(fā)布命令,追贈為陸軍中將。
4. 江山市保安服務公司
不知題主說的惡心是怎樣的惡心,是保安態(tài)度不好,說話粗魯,或是行為舉止有失文明,傷風敗俗,如果是以上原因,你可以向物業(yè)領導投訴,也可以報警,我相信會有人管的。
再一個,你覺得保安人長的惡心,或是有些生活習慣你看不慣,那對不起,長相是爹媽給的,保安就是想改也改不了,至于其它方面,你又不和他生活,又不影響你的事,說人家惡心,是不是你有點多事啦
第三,朋友,現(xiàn)在的社會,只要是通過辛勤勞動掙錢,即就是農民工,也沒啥惹你惡心的,他的職責就是保安,能管好安全就是? ?職的。希望你大度一點,寬容一點。
5. 浙江省江山市招聘保安
仙霞嶺位于浙江省江山市保安鄉(xiāng)境內,最高海拔為1413米,是仙霞山脈的主峰。
6. 江山市保安
有好多班的,早班車保安出發(fā)6:00出發(fā),末班車保安出發(fā)18:00,江山出發(fā)早班車6:00,末班車19:00,每隔40分鐘一趟
7. 衢州市江山市公安局長
《叛逆者》中的戴處長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特務頭子戴笠。
戴笠(1897年5月28日——1946年3月17日),浙江省衢州府江山縣(今衢州市江山市)保安鄉(xiāng)人,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、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(tǒng)計局首長。
戴笠得到蔣介石的信任,長期從事特工與間諜工作,曾負責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情治機關軍統(tǒng)局并擔任副局長(但為實際領導人)與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主任。
8. 浙江江山保安鄉(xiāng)有旅游景點嗎
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上,擁有過很多著名的關隘,還在這些關隘中留下了一幕幕多彩的、波瀾壯闊的篇章。下面咱們就系統(tǒng)的把我國歷史上有名的“關”逐一的梳理出來,除雁門關之外看看都有哪些關:
1、函谷關。因其位于歷史上中原地區(qū)與關中平原的交通要道上,發(fā)生過很多有名的戰(zhàn)爭和故事,所以此關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關隘,戰(zhàn)國和秦代時的函谷關在今河南靈寶市西,東有崤關,西有潼關,有路如槽,深險如函,故名函谷。《戰(zhàn)國策?秦策》稱:“秦西有崤函之固,車不得方軌,騎不能并行?!睗h武帝時將秦關移到新安縣東北,是為漢代函谷關。
2、潼關,和函谷關一樣,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關隘,戰(zhàn)國秦漢以來一直為兵家必爭之地。潼關位于今天的陜西省潼關縣,因近潼水而得名,古代名為桃林塞,為關中的東大門。潼關在歷史上的影響比函谷關深遠,其重要性在于延續(xù)時間長,歷經戰(zhàn)國、秦、漢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至民國都得到不斷整修。而歷史上發(fā)生在潼關的戰(zhàn)爭更是難以計數(shù)。三門峽水庫修成后,潼關城磚被拆除,僅剩土垣。
3、大散關,位于今陜西寶雞市西南,為歷史上控扼秦蜀交通陳倉故道上的咽喉之地。早在蜀漢時期,大散關多次為蜀軍占據,宋代宋金之間也不斷在大散關附近征戰(zhàn)。今川陜公路、寶成鐵路由此經過,關下立“古大散關”碑。宋代陸游有“樓船夜雪瓜洲,鐵馬秋風大散關”的詩句流傳至今。
4、武關,位于陜西丹鳳縣東20公里商山谷中,與潼關、蕭關、大散關合稱秦之四塞。早在戰(zhàn)國時武關就是從東南出人關中的重要險口,歷史上從戰(zhàn)國經漢唐明清都有在此關附近征戰(zhàn)的記載,劉邦、黃巢、李自成都在此留下了足跡。
5、玉門關,漢武帝所置通往西域的重要關聯(lián)署,因從西域輸人和闐玉石由此道經過而得名。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,東南離教煌80公里。現(xiàn)玉門關古城堡已被沙漠環(huán)繞。在漢玉門關東20公里,有大方盤城,為漢晉時期的軍需倉庫。唐代玉門關東遷今瓜州縣雙塔堡,但遺跡已經難以辨認。玉門關為漢唐西北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險,漢代為都尉治地,軍事征戰(zhàn)和商旅往返不斷,歷史上留下“羌笛何須怨楊柳,春風不度玉門關”、“長風幾萬里,吹度玉門關”、“愿將此身長報國,何須生入玉門關”等名句。
6、陽關,與玉門關一樣,是我國西北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隘。關口位于今甘省敦煌西南70公里古董灘附近,因居玉門關之南,故稱陽關。據考古發(fā)據證明,陽關遺址達1萬平方米,當年十分繁華。漢唐時期陽關與玉門關一樣,是西北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交通關隘,歷史上留下王維“勸君更盡一杯酒,西? ?陽關無故人”的名句。
7、嘉峪關,位于今甘肅嘉峪關市西南,為明代長城西端終點?,F(xiàn)在的關城初筑于明洪武五年(1372),明弘治十四年(1501)重修。明代嘉峪關是通往西北地區(qū)的一個重要關口,關外少數(shù)民族多取此道進貢,是明軍與西北民族征戰(zhàn)的一個重要關隘。明代關外多為少數(shù)民族控制,故一般認為一出關就十分荒涼,悲傷之情油然而生,故有“一出嘉峪關,兩眼淚不干”。
8、鐵門關,位于新疆焉耆縣和庫爾勒市之間,為古代塔里木盆地與南疆、北疆的重要通道上的關口。早在晉代便開始設立關,因其險而稱鐵門關。峽谷亦稱鐵關谷,今稱哈滿溝。鐵門關作為唐代通向西域的重要通道上的關口,唐代玄奘取經曾經過此關。在華北地區(qū)還有一個鐵門關,即今古北口,又稱虎北口,位于今北京密云東北。早在唐代便開始設立北口、東軍守捉,宋代是宋遼使臣出入必經之地,金貞祐二年(1214)建立鐵門關,明建立古北口城,名營城。明清以來,古北口成為華北重要南北交通要險,征戰(zhàn)不已。
9、武勝關,位于今河南、湖北交界處的大別山脈雞公山下,北為河南信陽界,南為湖北廣水界,舊稱直轅,春秋時有“全楚之襟”之謂,秦代稱為武陽關,南宋改稱武勝關,與平靖關、九里關合稱“義陽三關”,自古為北上中原和南下湖廣要關。早在戰(zhàn)國時期,“三關”便是楚、吳爭奇之地,南北朝時又成為魏、梁交戰(zhàn)之地。唐末王仙芝、宋代岳飛、太平天國洪秀全、20世紀的近代軍閥都曾在三關激戰(zhàn)。
10、山海關,又稱榆關、臨榆關,位于河北秦皇島市東北,是中原地區(qū)與東北地區(qū)的交通咽喉,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,有“兩京鎖鑰無雙地,萬里長城第一關”之稱。山海關始建于明代洪武十四年(1381),因建于山海之間而得名。歷史上許多重要的戰(zhàn)爭都曾發(fā)生在山海關,其中以李自成與吳三桂的戰(zhàn)斗最為激烈。娘子關,位于河北與山西平定縣交界處,是河北出入山西的重要關口,有“三晉門戶”之稱。
11、娘子關,原名葦澤關,因唐代初年李淵之女平陽公主率兵守衛(wèi),有娘子軍之稱,故取名娘子關。唐宋以來娘子關便不斷發(fā)生征戰(zhàn),抗日戰(zhàn)爭時中國軍隊曾在娘子關一帶與日本軍隊激戰(zhàn)。
12、居庸關,位于北京昌平區(qū),漢代便有居庸關之稱,三國時改稱西關,北齊時改稱納款關,唐代有居庸關、薊門關、軍都關之稱。以后歷代都稱居庸關。明代居庸關與倒馬關、紫荊關合稱長城“內三關”,為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。宋明以來居庸關的征戰(zhàn)不斷,成為一個古老的戰(zhàn)場。
13、雁門關,另一名西徑關,在山西代縣西北20公里,與寧武關、偏關統(tǒng)稱“外三關”,或許也是開篇時所說的楊六郞守三關的所在地,是山西北通游牧民族地區(qū)的重要關隘?,F(xiàn)在的關城為明洪武七年(1374)所建,萬歷年間復筑門樓。歷史上有關雁門關的征戰(zhàn)頗多,戰(zhàn)國時趙國李牧,漢代李廣、衛(wèi)青、霍去病,宋代楊業(yè),明代李自成等都曾在雁門關一帶攻戰(zhàn)。
14、劍門關,位于四川劍閣縣劍門關鎮(zhèn),古稱梁山,即大劍山,因兩山相峙如門,故稱劍門。劍門關地處歷史上川陜交通的要道金牛道上,為出入川陜的最重要關驗,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。據記載,三國時期諸葛亮便在大小劍山間開鑿閣道15公里,以后歷代征戰(zhàn)多有取用劍門之險。由于劍門關關系四川生死存亡,故歷史上有“打破劍門關,好比得四川”之稱。
15、婁山關,另名婁關、太平關,位于大婁山中,是由川入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關口,也是唐宋元明歷朝割據播州的楊氏對抗朝廷的重要天險。明代劉鋌只是 繞小道從后面才將婁山關攻破,最后戰(zhàn)勝楊應龍。紅軍長征時曾兩次攻破婁山關,故毛主席留有“雄關漫道真如鐵,而今邁步從頭越”的著名詩句。
16、南津關,位于長江三峽西陵峽東峽口,為古代楚蜀間通道上的重要關口。東漢岑彭曾從南津關大敗蜀軍,逆江而上攻占巴蜀。歷代沿長江而上下的征戰(zhàn)無不經南津關而戰(zhàn)。
17、瞿塘關,位于今重慶奉節(jié)東瞿塘峽口,又稱江關、鐵鎖關,是歷史上巴蜀與楚交通的重要關口,歷代取水路出入四川都受此關控扼。
18、清溪關,位于今四川漢源縣與甘洛縣交界處深溝,為歷史上四川通往云南地區(qū)通道的重要關口,歷史上唐與南詔征戰(zhàn)曾多次出入此關,紅軍也曾沿此關行進。此關與石門關(今云南鹽津縣豆沙關)同為南方陸上絲綢之路出入云南并通東南亞、南亞的重要關口。
19、梅關,位于廣東南雄市、江西大余縣交界處的梅嶺上,古稱秦關,又稱橫蒲關,因漢代禆將庚勝筑城守護,故又稱大庾關。歷史上有“嶺南第一關”、“南粵雄關”之稱。唐代宰相張九齡曾開大庾嶺路。梅關以多梅而著稱,一說漢代梅將軍在此守,梅嶺由此而得名。梅關有“一關隔斷南北天”之稱,歷史上的南北征戰(zhàn)多與攻守此關有關。
20、韶關,位于廣東韶關市,是湘贛地區(qū)通往嶺南的重要關隘。宋開寶四年(971)潘美攻南漢劉鋹,曾在韶關激戰(zhàn)。近代以來,韶關仍為兵家必爭之地,征戰(zhàn)不斷。
21、鎮(zhèn)南關,位于廣西憑樣市西南9公里,又名雞陵關、大南關、界首關,首建于明武年間,永樂六年(1408)改雞陵關為鎮(zhèn)夷關。1953年改名睦南關,1965年改為友誼關。此關為中國通往東南亞地區(qū)的重要關隘,近代史上曾在此發(fā)生過鎮(zhèn)南關大捷、孫中山鎮(zhèn)南關起義。
22、仙霞關,在浙江江山市保安鄉(xiāng)西南,為浙江入福建的重要咽喉之地。嶺上有六關,每關有門兩道。唐末黃巢曾率軍攻占仙霞關,開道700里,直趨建州。以后明代葉宗留礦工起義、劉永福農民戰(zhàn)爭、鄭成功與清軍對抗,都曾在仙霞關激戰(zhàn)。
9. 浙江省江山市保安鄉(xiāng)保安村
仙霞嶺山脈 仙霞嶺山脈,位于浙江省西部。東起衢州、金華、麗水三市交界處,西延浙江、江西、福建三省交界處。長約100余千米。主峰大龍崗海拔1503米。會稽山、四明山和天臺山均屬浙中仙霞嶺山脈的分支。辟有著名仙霞古道,有仙霞關、楓嶺關等關隘
10. 浙江省江山市保安鄉(xiāng)龍溪村
姜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十位的大姓,人口較多,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四。
尋根溯源
姜姓起源有三:
1、炎帝神農氏,生于姜水,以居地姜為姓。
2、出自桓氏改姓。
據《通志·氏族略》所載,唐代上元時有桓姓者改為姜姓。
3、出自其他民族改姓。據《宋書·吐谷渾傳》所載,宋時有羌人改姜姓;另有清滿八旗姜佳氏改為姜姓;除此以外,今滿、侗、瑤、彝、蒙古、土家、保安、白、俄羅斯、朝鮮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得姓始祖
炎帝。姜姓出自我國歷史上最古老的“三皇”之一的炎帝神農氏的后裔,炎帝神農氏生于姜水(今陜西省渭河支流的岐水,在今陜西岐山之東,源出岐山),以居地命姓為姜。炎帝是姜姓的受姓始祖。虞、夏之際,炎帝裔孫、四岳始祖伯夷,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,被封于呂(今河南省南陽縣西),建立呂國,再次被賜以祖姓,以續(xù)炎帝的香火。
春秋時的齊國,其創(chuàng)立者是神農氏的后裔姜太公。由伯夷建立的呂國,在公元前六七八年被楚國所滅,由姜尚建立的齊國,在公元前二二一年被秦國所滅,在呂齊兩國被? ??亡后,其子孫都有以姜為姓的,他們尊炎帝為姜姓的得姓始祖。
繁衍播遷
姜姓,自夏商以來,分為齊、許、申、甫四國,世有顯諸侯,其居戎狄者為姜戎氏,系古戎人一支,為姜姓,原在瓜州(今甘肅敦煌西),逐漸東移入陜,公元前六三八年,為秦所迫,遷至晉南。
幾千年前炎帝出生的姜水,為中國眾多姓氏的發(fā)源地,而姜姓得姓則是在今河南南陽一帶。姜尚建立的齊國,表明姜姓又發(fā)源于山東淄博一帶,田和滅齊后,姜子牙的后代子孫散居各地。漢初,居住在河南、山東的姜姓發(fā)展為關東大族,時劉邦采納婁敬建議,遷六國貴族后裔的關東豪族于關中,姜姓被迫徙關中,遂居天水,此際,姜姓還有播遷于江蘇、四川等地者。
東漢末及三國,有姜維盛于甘肅天水,姜肱盛于江蘇沛縣,天水一支的姜詩盛于廣漢(今四川謝洪南),姜維降蜀后,其后裔居川。兩晉南北朝時期,有姜姓為避戰(zhàn)亂而從中原徙居江南各地。但由于天水遠隔中原,故歷千余年長盛不衰,代有顯官,直至唐代,天水仍是姜姓的發(fā)展繁衍中心,并從中派生出九真(今廣西、越南清化省清化一帶)姜姓,此支姜姓系天水分支,出自唐舒州刺史姜神翊。
姜神翊嫡孫姜公輔在唐德宗時任宰相,后貶為泉州刺史,當是姜姓最早入閩者。有資料表明,唐宋時期姜姓還分布于今河北、河南、浙江、江西、安徽、山東及廣東瓊山。明朝洪武年間,姜世良先遷至福建泉州龍溪縣紅豆鄉(xiāng),并于此發(fā)跡,其后世子孫又有由此移居于廣東陸豐鹽墩鄉(xiāng),在廣東繼續(xù)繁榮滋長,其十一世孫姜朝鳳于清乾隆二年(一七三七)移居臺灣,此期姜姓紛紛向中國南部閩、粵遷徙,而渡海到臺灣者,又以來自粵籍居多。
當然不乏移居海外者。如今,姜姓在全國分布廣泛,北方為其主要分布地,尤以山東省為多,約占全國漢族姜姓人口的百分之十三。
郡望堂號
姜姓在長期的發(fā)展繁衍過程中,形成的郡望有:
1、天水郡,西漢置郡在平襄(今甘肅通渭西北),西晉移治上圭阝(今甘肅省天水市);
2、廣漢郡,西漢治所在乘鄉(xiāng)(今四川金堂東),東漢移治雒縣(今四川廣漢北)。
堂號:姜姓以“天水”、“龍?zhí)?、“稼穡”、“渭濱”、“敬睦”、“云磬”、“森陽”等為其堂號。?
宗族特征
1、姜姓自炎帝神農氏以降,后裔分支命氏,共計為二百四十七個姓氏,可知姜姓起源之早。
2、姜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。其源于北方,又盛于北方。
3、姜姓以孝行著聞。如東漢隱士姜肱,兄弟友善,常同被而眠,故有“姜被”之典故,又東漢廣漢人姜詩與其妻以事母至孝聞名。
4、姜姓字行輩份嚴謹有序。
據一九一七年姜正芳所修《姜氏家譜》所載,江蘇常州姜姓一支字行為:“中俊法仁,炳習志士,國良翰廣,思茂?!?
名人精粹
姜尚(姜子牙、太公):呂國(今河南南陽)人,一說汲縣(亦屬河南)人,屬東夷族,一說屬羌族,西周初年的軍事家、政治家,周文王、周武王的得力謀臣,他足智多謀,滅商居功至偉,以功封于齊國,成為齊國的開國國君,相傳曾作兵書《六韜》。
姜小白:即齊桓公,姜子牙的后裔,春秋五霸之首,他任命管仲為相,在“尊王攘夷”的旗幟下,南征北戰(zhàn),樹立霸主威望。姜維:天水冀縣(今甘肅甘谷)人,三國時蜀漢名將。本為魏將,后歸蜀,深得諸葛亮信任,任征西將軍,諸葛亮死后,魏軍攻蜀,他死守劍閣,蜀主劉禪降魏,他詐降,企圖反魏復蜀,事敗被殺。
姜夔:饒州鄱陽(今江西波陽)人,宋代著名詩人、詞人。一生未仕,其 詩初學黃庭堅,后深造自得,為楊萬里所稱,詞尤有名,精音律能自度曲,又擅書法,有《白石道人歌曲》、《琴瑟考古圖》、《白石道人詩集》、《詩說》、《續(xù)書譜》等。姜才:濠州(今安徽鳳陽)人,南宋名將,以善戰(zhàn)有名,后據揚州抵抗元兵,兵敗被俘而壯烈犧牲。
姜立綱:永嘉(今屬浙江)人,明代書畫家,曾寫匾于日使,日使曰:“此中國惠我至寶也”。姜彭:江蘇揚州人,清初著名書畫家,畫翎毛當時盛稱第一,于山水則法明代唐寅,花卉宗元人,老而益精。姜宸英:浙江慈溪人,清初書畫家、文學家,為江南三布衣之一。工詩古文,精書法,行草尤入妙,年七十始中進士,曾參予纂修《明史》,有《湛園文稿》、《葦間詩集》等,后人輯有《姜先生全集》。
姜宜:如皋(今屬江蘇)人,清代女書畫家,善墨蘭及竹石,工詩。姜思周:錢塘(今浙江杭州)人,清代畫家,擅長牡丹,鉤勒、設色俱絕。嗜酒,醉后逞筆。姜炳璋:象山(今屬浙江)人,乾隆進士,石泉縣知縣,多善政,民有“慈父母”之稱,又署江浦、重視農田水利建設,修建“姜公堰”。
姜桂題:安徽亳縣人,清軍將領,早年效力僧格林沁麾下,后投左宗棠,歷任直隸提督、熱河都統(tǒng)、兼毅軍軍統(tǒng),袁世凱稱帝后,封一等爵,袁死后,歸附皖系。
Hash:ab09fd33cf7bd3f29332b10be0fd72ea3a7e9a84
聲明: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(fā)布,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,文章內容僅供參考。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(lián)系我們 kefu@qqx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