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虞中華孝德園景點的特色 上虞中華孝德園景點介紹
導讀:上虞中華孝德園景點的特色 上虞中華孝德園景點介紹 1. 上虞中華孝德園景點介紹 2. 上虞孝德文化小鎮(zhèn) 3. 上虞中華孝德園游后感 4. 上虞中華孝德園在哪里 5. 紹興中華孝德園位置 6. 上虞孝德文化園 7. 上虞中華孝道園介紹 8. 上虞中華孝德園景區(qū)
1. 上虞中華孝德園景點介紹
舜日堯年舜日堯天堯舜千鐘祖舜宗堯
堯長舜短堯風舜雨堯鼓舜木堯年舜日
堯趨舜步堯天舜日禹行舜趨堯雨舜風
女中堯舜人非堯舜,誰能盡善。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有一個舜帝陵。中華孝德園占地面積為562畝,規(guī)模宏大,游客可以從東大門進入景區(qū),然后就可以沿著線路,前往鳳凰山麓,在那里就可以看到一座大舜廟,這是整個上虞區(qū)中面積最大、規(guī)模最宏大的廟宇。這個廟宇的設計師就是朱光亞教授,他在設計這個廟宇的時候,用的不是常見的明清風格,而是秦漢風格,因此這個廟宇很是與眾不同。
2. 上虞孝德文化小鎮(zhèn)
景區(qū)目前為免費開放,不需要門票,所以不存在門票取消。
中華孝德園(曹娥景區(qū))坐落于上虞城區(qū)西南鳳凰山麓,面積37.5公頃,是曹娥江省級風景名勝區(qū)的核心區(qū)塊。
景區(qū)以“孝文化”為主題,以“孝感動天”的遠古圣君虞舜和“投江救父”的東漢孝女曹娥為依托,通過對虞舜文化、孝德文化、佛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的挖掘,集中展現(xiàn)上虞悠久的人文歷史,傳承和弘揚千百年來激勵著中華民族不斷前進的孝德精神。
景區(qū)由著名古建筑大師朱光亞先生主持設計,主要包括大舜廟、虞舜宗祠、般若寺、孝德文化展覽館等建筑群,并與美術大師韓美林先生所創(chuàng)作的“象耕鳥耘”雕塑群遙相呼應。
3. 上虞中華孝德園游后感
上虞博物館新館選址在孝德文化小鎮(zhèn)內,曹娥廟西側,中華孝德園東側,總用地面積11470平方米,建筑面積19166平方米。建成后的博物館將融展示研究、文化傳承、休閑旅游、學術交流、研學基地等功能于一體,是孝德文化小鎮(zhèn)的重要組成部分,更是上虞人民的文化客廳。
開放時間 8:30-11:30;14:30-17:00周一閉館
門票攻略 免費開放。
4. 上虞中華孝德園在哪里
有,中華孝德園坐落于上虞城區(qū)西南鳳凰山麓,面積37.5公頃,是曹娥江省級風景名勝區(qū)的核心區(qū)塊。
5. 紹興中華孝德園位置
上虞十大旅游景點
1.中華孝德園 AAAA頭條萊垍
中華孝德園(原名曹娥景區(qū))坐落于上虞城區(qū)西南鳳凰山麓,以“孝德文化”為主題,依托虞舜和孝女曹娥進行構建,主要景點包括大舜廟、虞舜宗祠、般若寺、中國孝德文化館、舜耕群雕、神州舜跡等。
2.上虞覆卮山景區(qū) AAAA頭條萊垍
覆卮山景區(qū)地處上虞、嵊州、余姚三市(區(qū))交界地帶的上虞區(qū)嶺南鄉(xiāng),主峰海拔861.3米,是上虞區(qū)最高峰。這里山清水秀、空氣清新、優(yōu)雅恬靜;春好踏青、夏宜避暑、秋來登高、冬可燒烤,已成為都市人回歸自然,享受田園美景的“世外桃源”。
3.上虞長塘桃花源 AAA條萊垍頭
上虞桃花源地處上虞市中西部,位于長塘鎮(zhèn)桃園村,距上虞市區(qū)12公里,上三高速東關道口及104國道五里牌路口往南6公里直達景區(qū)。桃花源生態(tài)旅游區(qū)面積為2.6平方公里,核心區(qū)面積為0.8平方公里,這里山林茂密,植皮豐富,四季鮮花飄香,筍果滿園,園區(qū)內除滿目青山和桃。
4.陳溪風情小鎮(zhèn)景區(qū) AAA垍頭條萊
陳溪風情小鎮(zhèn)景區(qū),地處浙東名山四明山麓,位于上虞區(qū)南部,距中心區(qū)37公里,東與余姚山水相連,南與奉化風光相依,因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、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深厚的歷史積淀享譽市內外。陳溪素有“虞南山水勝景,陳溪為其精華”的美譽,擁有雙映石筍、象鼻洞天、通澤古寺、四柏古。
5.上虞蓋北野藤葡萄園景區(qū) AAA
上虞區(qū)蓋北野藤葡萄休閑觀光園(蓋北野藤葡萄公園)景區(qū)于201 2年6月成功創(chuàng)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(qū)。整個園區(qū)是“農業(yè)生態(tài)園+葡萄文化欣賞+采摘休閑+特色餐飲”等多種旅游元素和形態(tài)全新組合的經營模式。
6.上虞二都楊梅生態(tài)園 AAA
上虞二都楊梅生態(tài)園位于上虞市驛亭鎮(zhèn),距上虞市區(qū)11公里,景區(qū)面積6平方公里,是上虞“四季仙果之旅”中重要組成部分。景區(qū)主要有世外梅源休閑觀光生態(tài)園、真山楊梅生態(tài)示范園、滿山紅楊梅基地組成。頭條萊垍
7.東山景區(qū) AA
東山景區(qū)位于紹興市上虞區(qū)西南部上浦鎮(zhèn)境內,距上虞中心區(qū)13公里,是曹娥江省級風景名勝區(qū)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所在地東山,自古以地處古會稽郡東部而得名,為越中名山,是古代浙東唐詩之路上的重要驛站,成語“東山再起”即典出于此。
8.鳳鳴山 AA
鳳鳴山風景區(qū)(又稱仙姑洞),全山方圓約5平方公里,南依多峰聳立、狀如樓群的百樓山,為四明山北麓之余脈,東鄰余姚市四明湖風景區(qū),西接“梁?!惫适轮械淖S⑴_故里祝家莊。
9.石獅商貿城 AA
浙江石獅商貿城位于滬杭甬高速公路上虞道口,創(chuàng)辦于1998年,經四次擴建改造提升,現(xiàn)占地近1000畝,總建筑面積88萬平米。條萊垍頭
10.通澤大廟
通澤大廟坐落在我市陳溪鄉(xiāng)境內四明山南麓獅山腳下,碧潭清流的達溪繞廟而過,對岸是挺拔高大的雙石筍和象鼻洞,險崖峭壁,地勢險要,山峰連綿,樹木參天,竹海蔽日,鷺鷹啼鳴。垍頭條萊
6. 上虞孝德文化園
體現(xiàn)大象無形的理念。舜耕公園(又稱大象公園)位于浙江省上虞市,園內以舜耕群雕、大舜廟及舜橋、舜井為主要景點,反映舜帝出生上虞,后因避丹朱于此,故以其名的歷史。渲染舜帝以孝為先,勤政為民的輝煌一生。以舜帝和曹娥兩個歷史人物為依托,突出華夏數(shù)千年孝文化的主題,反映上虞悠久的歷史文化。
設計充分體現(xiàn)“大象無形”理念,力求大氣、雄偉,完整體現(xiàn)虞舜孝德品質。
7. 上虞中華孝道園介紹
端午節(jié)除了吃粽子、賽龍舟外還有哪些習俗
我們平時所講的國家意識,在空間上的體現(xiàn)是領土,在時間上的體現(xiàn)便是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?! ?
歲時節(jié)日源頭有三
一是按季節(jié)氣候排定,即二十四節(jié)氣,比如清明節(jié)、冬至節(jié);
二是以月之朔望為節(jié),如某月的初一、十五等作為節(jié)日的日子比較多,尤其是滿月的元宵節(jié)和中秋節(jié),得到人們的喜愛和重視;
三是月和日奇數(shù)復疊者,比如:正月初一(新年)、三月初三(上巳)、五月初五(端午)、七月初七(七夕)、九月初九(重陽)?! ?
端午節(jié)是名稱最多的一個節(jié)日
節(jié)日均衡分布四季,行事充分體現(xiàn)對自然的親近、對生命的關懷和對人情的呼喚。我們中國人通常喜歡順應自然,但又不被動依賴,能有所作為,相信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,這就是所謂的“能動地適應”。而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則是先民們時間意識自覺的產物,是“天人合一”世界觀的具體體現(xiàn)。
我們今天所要講的這個端午節(jié),可以說是名稱最多的一個節(jié)日,有“端五”、“重五”、“重午”、“端陽”、“五月節(jié)”、“天中節(jié)”、“蒲節(jié)”、“沐蘭節(jié)”“解粽節(jié)”、“龍船節(jié)”、“詩人節(jié)”、“女兒節(jié)”、“女媧節(jié)”、“娃娃節(jié)”等。
端午節(jié)每個名字都有其來源。比如為什么叫做“沐蘭節(jié)”?《大戴禮·夏小正》中記載“五月五日,蓄蘭為沐”,是當時預防病疫的一種做法,屈原《楚辭》中“浴蘭湯兮沐芳華”就是指這個。比如端午節(jié)還叫“女兒節(jié)”?!芭畠汗?jié),女兒歸? ??耍青去,送青回。毯場紛紛零楊柳,去看擊鞠牽踞走;紅杏單衫花滿頭,彩扇香囊不離手?!?
大家都知道端午節(jié)要吃粽子,可是除了吃粽子之外還有哪些習俗呢?我今天就來講講端午節(jié)南北方習俗的差異。
【南方端午節(jié)習俗】
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
我國自古有“南船北馬”之說,南方遠行靠船,北方遠行靠馬,所以南方端午節(jié)習俗是賽龍舟,而北方則是騎馬射柳的習俗。賽龍舟的習俗,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,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。他們爭先恐后,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。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。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,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。競渡之習,盛行于吳、越、楚。另外,荊楚之人也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, 以祭祀屈原。為恐被魚吃掉,所以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,以后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,這就是后來的粽子。
南朝梁《荊楚歲時記》載:“屈原以是日死于汨羅,人傷其死,所以并舟楫以拯之,今之競渡是其遺跡?!?
《續(xù)齊諧記》載:“屈原,楚人也,遭讒不見用,以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。楚人哀之,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?!薄 ?
江南人對蛇,又怕又愛
而另一個與端午節(jié)息息相關的中國傳統(tǒng)故事是“白蛇傳”。白蛇故事劇以端午為主要節(jié)日背景,以杭州西湖為中心地點,以蘇州、鎮(zhèn)江為半徑。有292篇關于白蛇故事的新資料,其中浙江155篇,江蘇63篇。
《白蛇傳》里有個“端節(jié)驚變”的故事。傳說白娘娘與許仙在西湖借傘傳情,結成恩愛夫妻后,許仙誤信法海讒言,在端午節(jié)逼白娘娘飲雄黃酒,白娘娘酒醉現(xiàn)出原形,嚇死了許仙。所以民間更加相信雄黃可解蛇蟲百腳“五毒”。于是端午家宴,不管平時會不會喝酒,人人都得飲一點,哪怕象征性地抿一口。小孩子不會飲酒,就在額上抹點雄黃,或用雄黃酒寫個“王”字。
應當說,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蛇意象是十分濃重的。《字說》曰:“蛇,螫人也,而亦逃人。”《淳熙三山志》卷四十曰:端午日“長幼悉以五色絲系臂”,“父老相傳,可以辟蛇,至七夕始解棄之?!?
江南人對蛇,既怕它咬人,又把它看作保護家庭的神靈力量。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陳勤建就曾說過:“白蛇形象的中心結構是中華民族民俗意象的兩大原型,白色崇拜和人蛇合體崇拜是久遠集體意識的結晶。”
斗草!斗草!
《雷峰塔》中白娘子上場吟:“慵邀斗草閑烹茗,纖手教郎飲?!?
這里面說的“斗草”就是古代的一種端午游戲。比賽雙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韌性的草,然后相互交叉成“十”字狀并各自用勁拉扯,以不斷者為勝。這種以人的拉力和草的受拉力的強弱來決定輸贏的斗草,被稱為“武斗”,斗草除有“武斗”外,還有“文斗”。所謂“文斗”就是對花草名,女孩們采來百草,以對仗的形式互報草名,誰采的草種多,對仗的水平高,堅持到最后,誰便贏。
南朝梁《荊楚歲時記》云:“五月五日,四民并蹋百草,又有斗百草之戲?!薄 ?
【北方端午節(jié)習俗】
場上插柳,馳馬射之,中者為勝
南方跟北方的端午差別還是蠻大的。北方把五月端午叫做“蕤賓節(jié)”。
在北方,古代端午節(jié)習俗為騎馬射柳。射柳,又名斫柳、剪柳、走驃騎。以柳為的,馳馬射之。中原自古就有射禮,遼金時更盛行。在場上插柳,射之,中者為勝。源于古鮮卑族秋祭時馳 馬繞柳枝三周的儀式?! ?
《金史·禮志》中記載:“凡重五日……插柳球場為兩行,當射者以尊卑序,各以帕識其枝,去地約數(shù)寸,削其皮而白之,先以一人馳馬前導,后馳馬以無羽橫鏃箭射之,既斷柳又以手接而馳去者為上。斷而不能接去者次之,或斷其青處及中而不能斷,與不能中者為負。每射必伐鼓以助其氣?!?
明代《萬歷野獲編》卷2有:“京師及邊鎮(zhèn)最重重午節(jié)。至今各邊,是日俱射柳較勝?!瓋韧⒆札堉壑?,則修射柳故事,其名曰走驃騎,蓋沿金元之俗。”
在家里掛葫蘆
除了射柳之外,當時皇宮之中還流行剪柳:將鴿子藏葫蘆中,掛柳樹上,誰射中葫蘆,鴿子飛去,射中者則以鴿子飛的高低決定勝負。
說起葫蘆,京津地區(qū)至今還傳承端午“葫蘆萬代”風俗,這是舊時漢族的節(jié)日風俗。用紅、綠、黃三色彩紙剪成葫蘆,于農歷五月初一晨貼于室內楣間,俗稱可避邪毒;初五晚取下丟棄,稱一切不吉都隨此而去。天津民間還將葫蘆的葉蔓裝飾與傳宗接代的生育觀念聯(lián)系在一起,所以稱“葫蘆萬代”。北京又稱“吉祥葫蘆”。 【韓國的端午節(jié)習俗】
韓國農歷五月五日稱“端午節(jié)”、“重午節(jié)”、“端午祭”,韓國式名稱:“天中佳節(jié)”、“車輪日”、“戍衣翠日”。是韓國四大節(jié)日之一,始于新羅時代(唐代),傳自中國。它這里面的許多習俗也都是從中國學來的。
女子用菖蒲洗頭、化妝,喝菖蒲湯,削菖蒲根做簪子,刻“壽”或“福”字。穿紅綠色新衣,名“端午裝”,然后到菖蒲茂盛的地方去戲水。
古代農民在端午前做扇子,端午日送給國王,國王再賜予臣民。他們還相信端午前后采藥藥力最大,清早去割艾蒿和益母草,掛門邊,驅邪并制藥、儲藏。他們不吃粽子,吃戍衣翠或艾蒿拌米面的蒸糕,上面印有車輪圖案。此外活動還有女子秋千、跳板,男子摔跤、石戰(zhàn)等。
江陵端午祭在1967年被韓國指定為國家級“重要無形文化財”第13號,2005年11月25日,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“人類開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”。
有關于端午的名段賞析
清小曲【平岔】:
五月里端陽炎熱天,佳人游玩到河邊。忽聽得鑼鼓叮咚音樂喧。小小的龍船兩頭兒尖,十二把樺橇哧咕嚨咚嗆列在兩邊。三歲的娃娃在龍船上站,七歲的頑童哧咕嚨咚嗆后面打秋千。打了一個鯉魚把龍門來跳,打了一回珍珠哧咕嚨咚嗆倒卷珠簾。又打童子把觀音來拜;再打魁星戲斗哧咕嚨咚嗆去點狀元。斜陽西下回家轉,輕移蓮步,搖搖彩扇,怎見得他汗?jié)穹既?,粉退香殘?! ?
元雜劇《閥閱舞射柳捶丸記》:
第二折李道宗云: “到端午之日,別人閑爭餓氣,我則管解粽吃酒。冷粽子多拌些蒜酪,咽下去不要焦躁。再喝上兩碗涼水,停住食吃服瀉藥?!?
第四折“端午宴會”上又提到了冷粽子:李道宗云:“冷粽子蘸沙糖,正好吃幾個?!痹疲骸澳阏f的是,心上無閑事,怕什么冷粽子!”
灘簧戲《庵堂相會》金秀英約陳宰廷:
“叫儂有拉哼嘸拉哼,哼到五月端陽泛,父母要看龍舟景。儂小小舟船叫一只,舟船要叫老年人。搖么搖到伲后河亭,我爹爹房里拿點金,姆媽房里拿點銀,小小包裹打一個,跟儂表哥動身走?!?
鏈接:
端午文化久香醇
中華美德永傳承
在端午節(jié)前夕,由嘉興市文明辦統(tǒng)一選拔了講師團成員下社區(qū)、下基層,對居民進行 端午節(jié)習俗、文化等方面的講座。圖為嘉興經濟開發(fā)區(qū)聘請的講師——嘉興華僑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裴秀敏正在社區(qū)講課。大叔、大媽們一邊打著節(jié)奏,一邊興致勃勃地朗誦著這首裴老師寫的端午歌?! ?
端午歌
N裴秀敏
五月五呀是端午,
吃粽子來賽龍舟,
紀念屈原愛國志。
五月五呀是端午,
吳國忠臣伍子胥,
蒙冤賜死江底沉?! ?
五月五呀是端午,
孝女跳江尋父切,
上虞曹娥美名揚。
端午日呀要謹記 ,
愛國忠誠和孝順,
中華美德永傳承。
希望對你有幫助!
8. 上虞中華孝德園景區(qū)
中華孝德園(原名曹娥景區(qū))2002年10月開始規(guī)劃,2015年正式開園。
坐落于上虞城區(qū)西南鳳凰山麓,面積37.5公頃,是曹娥江省級風景名勝區(qū)的核心區(qū)塊。景區(qū)以“孝文化”為主題,以“孝感動天”的遠古圣君虞舜和“投江救父”的東漢孝女曹娥為依托,通過對虞舜文化、孝德文化、佛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的挖掘,集中展現(xiàn)上虞悠久的人文歷史,傳承和弘揚千百年來激勵著中華民族不斷前進的孝德精神。景區(qū)由著名古建筑大師朱光亞先生主持設計,主要包括大舜廟、虞舜宗祠、般若寺、中國孝德館等建筑群,并與美術大師韓美林先生所創(chuàng)作的“象耕鳥耘”雕塑群遙相呼應,以“大象無形”的理念,力求古樸、厚重、大氣,完整體現(xiàn)虞舜的孝德品質,是人們游覽觀光、休閑娛樂的歷史文化游覽勝地。
Hash:8a51b72242bb10d35c0c71823de3a9e2a8ca324b
聲明:此文由 謝絕崇拜 分享發(fā)布,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,文章內容僅供參考。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(lián)系我們 kefu@qqx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