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城風景點 蒲城縣附近旅游景點
導讀:蒲城風景點 蒲城縣附近旅游景點 1. 蒲城縣附近旅游景點 2. 蒲城縣旅游景點好玩的地方 3. 蒲城縣的景點 4. 蒲城縣附近旅游景點推薦 5. 蒲城縣游玩景點 6. 蒲城縣附近旅游景點大全排名 7. 蒲城縣附近旅游景點夜景
1. 蒲城縣附近旅游景點
墓蒲城縣位于陜西省關(guān)中平原東北部,屬渭南市,歷史悠久,風景優(yōu)美。蒲城是關(guān)中糧倉、中國酥梨之鄉(xiāng)和焰火之鄉(xiāng),還是愛國將領(lǐng)楊虎城及清朝道光皇帝的老師宰相王鼎的家鄉(xiāng),故有“將相故里”的美譽。已查明的文物旅游景點295處,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處,其中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5處。唐十八陵中有五座帝王陵墓建于此。城內(nèi)有南寺唐塔、北寺宋塔,清代考院,雙塔夜影、楊虎城將軍紀念館、蒲城文廟等人文景點,還有龍首墨玉大峽谷這樣的絕美自然風光。堯山風景區(qū) 堯山位于蒲城縣北l5公里處,脈系西南東北走向,總長18公里,海拔l091米。據(jù)《水經(jīng)注》載:“堯時洪水為災(zāi),諸山盡沒,惟此山若浮”,因而得名“古浮山”,又因堯王在山上治水有功,又稱為堯山。一千多年前,此山林木茂盛,為世人游獵之場所。貞觀十四年閏十月(公元640年),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打獵?! 蛏綇R,又稱堯山圣母廟,位于堯山兩峰夾抱之間,古柏、泉水之處,始建于唐初。屬皇家廟宇,堯山屬一山谷,形擬圈椅,三面?zhèn)劝丨h(huán)繞,南與華山相望,椅掌小平壩中建有“靈應(yīng)夫人”祠,常年游客不斷,景色怡人,紫煙縈繞,殿堂生輝。是一塊自然景色奇特、令人神往的風水寶地。堯山側(cè)柏林大約170畝,據(jù)說屬唐代所植,經(jīng)2007年4月14日堯山小學師生多點測量計算,總數(shù)多達17.76萬棵,最粗的直徑為48公分?!皥蛏焦虐亍笨胺Q蒲城八景之一 李儀祉紀念館李儀祉紀念館位于蒲城縣東北25公里處的洛濱鎮(zhèn)富塬村(李儀祉故居旁)是李儀祉的啟蒙老師劉時軒的曾孫蒲城農(nóng)民劉克躍自籌資金創(chuàng)辦的。自2004年籌建,經(jīng)縣文物旅游局批準,報國家文物局同意,屬民營性質(zhì)。陸續(xù)展出至目前,紀念館有李儀祉雕像一尊(底座高3米,像高3米)展室三個。 蒲城碑林 城碑林建立在縣城文廟院內(nèi),以明倫堂展室為主,配以兩廊石刻室等,組成了一個完整精巧的石刻藝術(shù)小天地。其陳列各類碑石200余通,包括碑碣、墓石、經(jīng)幢、造像、華表、線刻、浮雕等石刻藝術(shù)品,陳列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。所列碑石,上起北周,下至民國,既有豐碑巨制,也有精美小品。尚有部分碑刻,堪稱稀世珍寶。明倫堂內(nèi)列有“云麾將軍碑”(復(fù)制),被列為全國第一批書法名碑。有李陽冰篆額、張少悌書丹的“高力士碑”,亦屬名碑之列 蒲城文廟 蒲城文廟位于中國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城中心,1992年被列為第三批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?,F(xiàn)為蒲城縣博物館所在地。蒲城文廟始建于唐貞觀四年(630年),宋元有修葺,明正德七年(1512年)和萬歷四十四年(1616年)大規(guī)模擴建維修,形成現(xiàn)有規(guī)模,清乾隆三年(1738年),知縣郭芝將地面改為磚鋪,并磚砌圍墻。文廟總占地25畝,分四個院落,由南至北有六龍壁、欞星門、戟門、大成殿(1976年被焚毀,僅存基址)、明倫堂、尊經(jīng)閣(民國時已毀)等建筑。 蒲城清代考院!蒲城清代考院鑒于1891年,距今也不過一百多年,但是其中一些的科考制度倒是我們沒有見過的,里面同時還遺留下一些當時考生的試卷,看了后讓人嘆為觀止。。。
2. 蒲城縣旅游景點好玩的地方
五陵閑云:唐帝王陵二十座,十八座位于關(guān)中,其中唐睿宗橋陵、唐玄宗泰陵、唐憲宗景陵等五座位于蒲城縣,史稱“五陵閑云”。其中,橋陵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雙塔夜影:雙塔之南寺唐塔,原系慧砌寺舍利塔,為方形四面十級樓閣式磚塔,磚砌單壁中空,高約39米,始建于唐貞觀元年;北寺宋塔,位于城內(nèi)北街 崇壽寺舊址內(nèi),系密檐式方形磚塔,四面十三級、高約47米,始建于北宋紹圣三年。
文廟:始建于唐貞觀四年,為風格別致的四進院落式古典建筑群,館內(nèi)“蒲城碑林”名碑薈萃。
3. 蒲城縣的景點
蒲城縣地處陜西省關(guān)中平原東部,由渭南市管轄,唐朝稱奉先,有五座唐帝陵。是將相故里,王鼎尸諫林則徐,楊虎城西安事變促抗日。也是北京時間發(fā)出地,中國焰火之鄉(xiāng),中國酥梨之鄉(xiāng)。蒲城縣西距西安90公里,南離渭南45公里。旅游景點有唐橋陵,清代考院,龍首壩,王鼎紀念館,楊虎城紀念館,鹵陽湖國家濕地公園等,橋陵和鹵陽湖是AAAA景區(qū)。同時,鹵陽湖開發(fā)區(qū)有蒲城內(nèi)府通用機場和閻良民機試飛基地,是國際通用航空大會永久會址,每逢單年舉辦一次通用飛機飛行表演和靜態(tài)展覽,2019年10月18日至20日有通用飛機表演。到蒲城縣走京昆高速,渭蒲高速,蒲城和鹵陽湖有出口。
4. 蒲城縣附近旅游景點推薦
崇文塔
位于涇陽縣崇文鎮(zhèn)。1956年5月,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塔為八棱柱體,底層邊長各9米,周邊72米,占地0.964畝。塔為樓閣式。塔體中空,有螺旋形磚梯400余級直通塔頂。塔頂為銅板制,狀似葫蘆,上置鐵相輪,加塔體全高87.218米,13級,其高度居全國古磚塔第一位。塔龕內(nèi)置石佛48尊。塔頂暗藏鎏銅造像8尊,系釋迦牟尼、如來佛、彌勒佛及天王等,現(xiàn)存縣博物館。據(jù)《鐵佛崇文塔寺常住田供眾記》碑文記載,崇文塔始建于明萬歷十九年(1591年),耗時19年,至萬歷三十六年(1608年)竣工,修塔人為明刑部尚書、涇陽縣人李世達。
陽陵
漢陽陵是西漢景帝劉啟(前188年—前141年)和王皇后合葬的陵園,座落在陜西省咸陽市涇陽縣高莊鎮(zhèn)東南原上,是世界第九大奇跡。帝、后二陵并峙,呈西南—東北向排列,間距450米。封土呈四棱臺體,景帝陵高31米,陵墓周長680米,王皇后陵高25.2米,陵墓周長640米。兩陵各自圍以墻垣,形為陵園,又各具四門。門外“司馬道”兩側(cè)立“雙闕”,高4—5米。陵園內(nèi)外有很多地面建筑遺址,在東南部形為半月形。在陽陵北部分布有大型的陪葬墓數(shù)座,而集中的陪葬墓區(qū)則位于陵園東?!瓣柫暌亍边€遠在陪葬墓區(qū)東北的原邊。
張家山風景區(qū)
涇陽三大風景區(qū)之一,位于涇陽縣城西北25千米,是九嵕山與北仲山交匯處,涇河由此出谷,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首的戰(zhàn)國秦修鄭國渠遺址就座落在此。由于河床逐漸沖刷下切,渠首逐漸向北遷移。秦鄭國渠后歷代又修了漢代白公渠、唐代三白渠、宋代豐利渠、元代王御史渠、明代廣惠渠、通濟渠、清代龍洞渠以至民國李儀祉先生修建的涇惠渠。在近十平方千米的三角形地帶里密布著從戰(zhàn)國至今二千二百多年的古渠口遺址四十多處,反映不同歷史時期引水、蓄水灌溉工程技術(shù)的演變,是中國的一座天然水利博物館。1996年被國務(wù)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太壸寺
太壸寺位于涇陽縣城二條街。大殿坐北朝南,面闊五間,進深三間。七架梁,抬梁式結(jié)構(gòu),歇山式屋頂,頂施灰布紋筒、板瓦,檐施溝頭滴水。柱頭斗拱為五踩重昂。轉(zhuǎn)角斗拱為七踩三層,補間斗拱為五踩重昂一朵。據(jù)《史記》記載,太壸寺為前秦苻堅(357年—384年)所建之行宮。北周時改作佛寺,名惠果寺。隋文帝時,改為中興禪寺。唐開元年間改稱為太壸寺。唐天寶年間救修,其時與西安青龍寺齊名?!独m(xù)陜西通志稿》載:“惠果寺,即縣內(nèi)大寺,唐日本太子留學于此”。金世宗、元世宗時皆重修。明正統(tǒng)年間重 修。民國二十一年(1932年),華洋義賑會朱慶瀾撥款維修。
文廟
涇陽文廟位于涇陽縣城,南臨南環(huán)路,北背北極宮大街。1980年,涇陽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?,F(xiàn)存建筑平面以南北中軸線對稱排列,形成完全四合院群落,整體建筑坐北朝南,建筑面積1358平方米,整個建筑分大成殿、戟殿(山門)、東西廡殿、東西翼室四大部分。清同治元年(1861年)毀壞。同治四年(1865年),知縣黃傳紳修大成殿。其它建筑系清光緒十一年(1885年)吳周氏捐銀所修。建國初,被學校占用,之后改為糧站、種子公司。1985年,縣文物管理委員會遷入辦公,現(xiàn)為縣博物館所在地。查考舊志,對文廟始建年代均無記載。
鄭國渠首遺址
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秦王政元年(前246年),秦國興建的一項大型灌溉工程,由韓國水工鄭國設(shè)計,發(fā)動近萬人歷時10年完工,灌溉面積約110萬畝。渠首位于“瓠口”(今陜西省涇陽縣王橋鎮(zhèn)上然村西北),渠首樞紐由引水口,引水渠和擋水土堤構(gòu)成較為完整的無壩引洪格局。主干渠至今涇陽王橋起,東北向經(jīng)橋底、云陽橫絕冶峪河、清峪河,繞三原縣城北,東流橫絕濁峪河,東與石川河匯流,經(jīng)臨潼、富平至蒲城縣龍陽注入洛河,全長126.03千米。鄭國渠引水口及引水渠多次變化,白渠、鄭白渠、豐利渠、王御史渠、廣惠渠、龍洞渠等的修建,均是對鄭國渠的改造和續(xù)建。
崇陵
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咸陽城北45千米涇陽縣蔣路鄉(xiāng)的嵯峨山南麓。唐德宗李適墓。李適(742年—805年),代宗李豫長子,在位期間(779年—805年),改租庸調(diào)為兩稅法,并征收間架稅、茶稅等,以增加財政收入。為加強中央集權(quán),對藩鎮(zhèn)割據(jù)勢力采取裁抑政策,但無成效。用宦官統(tǒng)率禁兵,致使宦官權(quán)勢日盛。崇陵依山為陵,居高臨下,山環(huán)水抱,墓冢高突,全部用青石壘砌,嵌鑿石槽,澆灌鐵汁,卡有鐵板,十分堅固。陵園方圓20千米。石刻保存基本完好。朱雀門旁有10余尊石人,身著斗篷。
貞陵
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咸陽城北50千米處涇陽縣白王鄉(xiāng)崔黃村。唐宣宗李忱墓。陵園地跨涇陽、淳化兩縣。大中十三年(859年),唐宣宗因服長生藥中毒而死。貞陵因山為陵,城垣沿自然山勢構(gòu)筑,南垣長1680米,北垣長4080米,東垣長2985米,西垣長4440米,內(nèi)城面積約629萬平方米。陵園城垣四門前均有對稱的土闕?,F(xiàn)存石刻有華表1對、翼馬1對、鴕鳥1只、石馬5對、石獅4對、石人13尊,皆破損殘缺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
亦稱大地基準點,是國家地理坐標——經(jīng)緯度的起算點和基準點。大地原點是人為界定的一個點,是利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的方法建立全國統(tǒng)一坐標系,使用的“1980國家大地坐標系”,簡稱“80系”。20世紀70年代,中國決定建立自己獨立的大地坐標系統(tǒng)。通過實地考察、綜合分析,最后將中國的大地原點,確定在陜西省涇陽縣永樂鎮(zhèn)石際寺村,具體位置在:北緯34°32′27.00″東經(jīng)108°55′25.00″。
5. 蒲城縣游玩景點
蒲城是陜西的一個小縣城,位于山西陜西交界處,位置也算不太偏僻。整個西北地區(qū)由于開放較晚,外國人來旅游的都比較少,來工作定居的幾乎沒有。烏克蘭經(jīng)濟也不太發(fā)達,到中國旅游的人不多。蒲城沒有著名的旅游景點,也沒有知名大企業(yè),所以蒲城沒有烏克蘭人定居。
6. 蒲城縣附近旅游景點大全排名
1、橋陵2、蒲城林則徐紀念館3、楊虎城將軍紀念館4、大浴河水庫風景區(qū)5、巴厘島溫泉會館6、蒲城縣博物館7、唐玄宗泰陵
7. ? ?城縣附近旅游景點夜景
楊震(?—124年),字伯起。弘農(nóng)華陰(今陜西華陰東)人。東漢時期名臣,他通曉經(jīng)籍、博覽群書,有“關(guān)西孔子楊伯起”之稱;他為官正直,不屈權(quán)貴,又屢次上疏直言時政之弊。
楊震被舉薦入仕后,品行端正、聲名清廉,幾年內(nèi)已歷經(jīng)數(shù)次升遷,東萊太守是他即將擔任的新職務(wù)。夜幕降臨,昌邑縣令王密來到了館驛,他是楊震在荊州刺史任上舉薦的人才。故舊相見,自然格外親切。一番寒暄過后,王密從隨身攜帶的行囊里,拿出一包東西,遞到了楊震面前,里面是沉甸甸的一份厚禮。對此,《后漢書·楊震列傳》里這樣寫道:“懷金十斤以遺震”。得知包裹里放的是一份厚禮,楊震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。王密見此急忙解釋:“我是趁夜晚時分前來拜訪的,這件事情絕不會有人知道?!蓖趺芤詾椋?jīng)過這一番解釋,楊震自然就會消除顧慮。出乎他的意料,楊震卻做出了振聾發(fā)聵的一番回答:“天知,神知,我知,子知。何謂無知!”這句話讓王密羞愧難當,更成為傳頌千古的名言。隨后,“四知”一詞作為頌揚官員高潔品行的代名詞被廣泛運用。
楊震的兒子楊秉先后出任豫、荊、徐、兗四州刺史,向來“計日受奉,余祿不入私門”。從楊震到兒子楊秉、孫子楊賜、曾孫楊彪,家族四代人一直清白為官,并都位列“三公”高位。唐代大詩人李白寫詩贊嘆:“關(guān)西楊伯起,漢日舊稱賢。四代三公族,清風播人天。
三朝元老孫丕揚
孫丕揚(1531~1613年),字叔孝,陜西富平人。明代“三朝元老”,曾任大理丞、吏部尚書等職,一生任職長達五、六十年,直到81歲拜疏歸家。
《明史·列傳第一百十二》記載,孫丕揚嘉靖三十五年考中進士。被提拔為御史。依次巡視京都附近、淮、揚等地,強勁堅決很有風度神采。
隆慶年間被提拔為大理丞,因為曾經(jīng)彈劾高拱,高拱的門徒給事中程文誣陷并彈劾孫丕揚,孫丕揚被革職等候查辦。高拱被罷免,事情水落石出,孫丕揚被起用任原官。
萬歷元年被提拔為右僉都御史,巡察保定各府。他采用嚴厲手段治理政事,下屬官吏都很惴惴不安。巡視關(guān)隘,增設(shè)御敵的城樓三百多所。衡量其功勛,升任右副都御史。宦官馮保的家在京城附近,張居正囑咐孫丕揚替馮保修建牌坊,孫丕揚拒不答應(yīng)。
萬歷十五年,黃河以北大鬧饑荒。孫丕揚的故鄉(xiāng)和鄰縣蒲城、同官的百姓到了采石作為食物的地步。孫丕揚感到哀傷,把數(shù)升石頭進獻給皇帝,趁機對皇帝說:“應(yīng)該減輕賦稅,節(jié)省開支,罷除那些額外的收稅派捐項目和不緊急的事務(wù),減少官方收益而增加百姓的收益,來保護百姓性命。”皇帝被他的話感動,很多賦稅被減輕或罷除了。
擔任刑部尚書,請敕令全國的巡撫巡按官,讓監(jiān)司巡視州縣,審查囚徒,按察使則審查省會的囚徒。流刑和徒刑以下的,由撫按官送交朝廷,罪輕的人馬上遣送,罪重的人仍然聽候刑部裁決,每年如此。神宗答復(fù)同意。他逐條陳述了減少刑罰和三十二件事。皇帝稱好,下優(yōu)詔褒獎,從此刑獄大為減少。有宮中小內(nèi)臣殺了人,逃避到皇宮。孫丕揚上奏要求逮捕,最終判其發(fā)配邊關(guān)之罪。
改任左都御史,他陳述三條臺規(guī),請求專管印璽、重視巡查、長期巡城,這被確定為法令。他又稱:“鄉(xiāng)里百姓的疾苦只有郡邑官員才能解決,郡邑的吏治只有撫按監(jiān)司才能清正。請求訂立條文頒布全國,獎勵清廉,抑制貪贓,共同遵循官箴?!鄙褡诙枷聝?yōu)詔答復(fù)可行。
萬歷二十二年,他擔任吏部尚書。孫丕揚剛直不屈,眾官不敢用私事來 求他,只擔心宮中太監(jiān)來拜訪。于是他創(chuàng)立抽簽法,大選,急選,都聽憑選人自己抽簽,請托屬意之事無法施行,一時間選人盛贊他無私。萬歷二十三年冬,神宗因為軍政事務(wù),貶責了兩京三十多名言官。孫丕揚還在休假,就與九卿極力勸諫,神宗沒接納。又上奏勸諫,神宗更加憤怒,把他們?nèi)汲?。當初,皇帝雖然因為孫丕揚一向有聲望而任用了他,但對他并不很信任。孫丕揚認為自己以白首之軀回朝視事,不舉薦賢才無以報效國家。推舉隱居的賢人像呂坤等人,皇帝內(nèi)心一向不錄用舊臣,全部壓下沒有批復(fù)。孫丕揚雖然年邁,神宗看重他老練清廉,對他眷念更深。他在家居住兩年后去世,享年八十三歲,謚號恭介。
只留清氣滿乾坤
王鼎(1768~1842年),字定九,號省崖,陜西蒲城縣人。曾歷任翰林院庶吉士、編修、侍講學士、侍讀學士、禮、戶、吏、工、刑等部侍朗、戶部尚書、河南巡撫、直隸總督、軍機大臣、東閣大學士。曾改革河務(wù)、鹽政、平反冤獄,頗有政績。他為官一生,正直清廉,愛國愛民,堅決反對帝國主義,反對投降派,是一位著名的愛國主義者。
王鼎幼年家貧,刻苦讀書,為人謙恭,清操絕俗,不受人請托,亦不請托于人。他赴京應(yīng)試時,同鄉(xiāng)王杰已位居大學士,意欲提攜他,他卻有意回避。他辦事公正廉明,不徇私情,在戶部十多年,庫、賬錢物出入數(shù)字清楚,熟知下情,屬員不能欺。主管刑部時間較長,曾出巡9省,查辦了三十多起重大案件,無隱情,受吏民稱頌。他兩次主考浙江鄉(xiāng)試,4次主持順天鄉(xiāng)試,3次主持全國會試,以才取士,公正無私。道光十年,他赴江淮查辦鹽務(wù),“就舊章大加厘剔,使射利者無可借端,欠課者無可借口”。他根據(jù)實際情況,果斷提出改革辦法,建議朝廷撤消兩淮鹽政,改歸兩江總督兼辦,“淮綱自此漸振,鼎之力也”?!咀ⅲ阂姟肚迨犯濉ね醵鳌??!?/p>
道光二十一年(1841)夏,黃河在祥符(即今河南開封市)決口,王鼎奉旨前往救災(zāi)和治理,任東河河道總督。當時朝廷有一部分人認為水勢泛濫,不宜搶修,主張遷移省府,放棄開封。王鼎愛國愛民,不愿讓災(zāi)區(qū)百姓忍受家破人亡之苦,力主動員國庫財力,組織民夫搶修河堤,控制洪水。他不顧身家性命之憂,立下“軍令狀”,聲言如不能按期完工,愿受制裁。當時正值愛國名將林則徐受貶赴伊犁途中,王鼎一貫支持林則徐禁煙抗英的愛國行動,對林遭革職和遣戍憤慨不平。他不愿讓林則徐身陷邊地,遠離朝廷,使林則徐能有機會再起,挽救國家危局,便以林熟知水利為由,保薦林協(xié)辦河工。
愛國者志同道合,林則徐隨王鼎治河如愿以償。他倆住宿在工地,躬率吏卒晝夜巡護,督促民工搶救河堤,保全了開封城,六個月完成了全部修復(fù)工程,又節(jié)省了費用。工程完成后,王鼎立即上奏道光帝,說林則徐襄辦河工有功,可以重新起用。但道光帝被投降派所包圍,急于與英國媾和,仍命將林則徐發(fā)往伊犁。
王鼎因治河勞累患病,朝廷以功晉升他為太子太師。但王鼎以保薦林則徐為先,不顧疾病,趕回北京,面見道光帝,慷慨陳辭,堅決反對與英國議和,要求懲辦投降派,力保林則徐可用。但道光帝決意向帝國主義屈服,重用投降派,對王鼎的意見不加理睬。這年(道光二十二)四月三十日,王鼎擬就了彈劾大學士穆彰阿誤國、勸道光帝放棄議和的遺疏,閉門自縊,為國捐軀,企圖以尸諫來挽救危局。時年75歲。
王鼎勤奮好學,兼長書畫,仕途50年,清正廉潔,個人生活儉樸,死時“廩無余粟,椸? ??新衣”,【注:見《清史稿·王鼎傳》?!坎焕橐晃徽鼻辶膼蹏?。
Hash:782b5bb34255e5b0786ffdebab9c58c4deea2ad9
聲明:此文由 ninja 分享發(fā)布,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,文章內(nèi)容僅供參考。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聯(lián)系我們 kefu@qqx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