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放風箏?
導讀:什么是放風箏? 怎樣放風箏?
??風箏,也稱風琴、紙鷂、鷂子、紙鳶等,是一種比空氣重的,能夠借助風力在空中漂浮的制品。清人高鼎《村居》詩云:“草長鶯飛二月天,拂堤楊柳 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,忙趁東風放紙鳶?!毕鄠鞔呵飼r期,著名工匠魯班曾 制木鳶飛上天空。后來,以紙代木,稱為紙鳶。
??到五代時期,又在紙鳶上系以竹哨,風入竹哨,聲如箏鳴,因此又稱風箏。至宋代,放風箏逐漸成為一種民 間娛樂游戲?,F(xiàn)代以風箏、風琴作為統(tǒng)稱,包括沒有哨子的紙鳶。中國傳統(tǒng)的 風箏一般分為硬翅、軟翅、板子、串子、立體(筒形)等幾類,按地域和風格又分為濰坊、天津、南通、北京等地方特色的風箏。
??放風箏,為民間傳統(tǒng)游戲。大都于春風和煦的二、三月放飛風箏。風箏的技藝全在做工,從扎細竹骨架,到糊以紙絹,涂以彩繪,調準提線,系以長 線,各道工序十分講究。南宋時風箏制作工藝就已相當發(fā)展,放風箏在杭州成 為盛行的娛樂游戲。當時已有放風箏比賽活動,比賽常在春游時進行,地點在西湖斷橋一帶,比賽方法據(jù)《武林舊事》卷三“西湖游幸”載:“競縱紙鳶, 以相勾引,相牽剪截,以絕線者為負。
??”即兩根風箏線絞在一起,以先絞斷者 為輸。
怎樣放風箏?
??
風箏的放飛,可根據(jù)風箏的種類、形狀、風力的強弱等,采取不同的
措施使風箏飛得高飛得穩(wěn),飛得漂亮。
對于較小的風箏,起飛時可以自己拿著線,把它抖起來。當吃上風后,
就邊抖邊放線,使風箏慢慢上升。而對較大的風箏,可由同伴拿著風箏,
順風到下風處,放風箏者牽著線站在上風處,兩者相距十幾米。
??當一陣風
吹來時,兩人一呼一應,拿風箏者將風箏上舉,并就勢推向空中,而放風
箏者則拉著線迎風奔跑,使風箏獲得足夠升力而飛入空中。
跑的速度則取決于風箏上升的情況及風箏線拉力的大小。當風箏上升慢、
線的拉力小時,應增加奔跑速度;而同箏上升快、線的拉力大時則要放慢速
度,此外,在風箏上升的同時,要根據(jù)線的拉力大小適當放線。
??
??如線拉得緊,
可以多放一點線;線拉得松,就停止放線。如果風箏在空中出現(xiàn)不平衡時,
必須立即松線和停跑,使風箏自己調整過來再上升。另外,在風箏上升時放
線的速度要適宜。在風箏上升時,放線太快,則風箏上不去;放線太慢,風
挙也升不高,要以風箏能穩(wěn)定上升的速度放線,達到風拳高飛之目的。
Hash:979e5a18b4826e462d4da55a15a865f0d14e0c87
聲明:此文由 Sukin 分享發(fā)布,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,文章內容僅供參考。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(lián)系我們 kefu@qqx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