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于北洋軍閥吳佩孚,應(yīng)當如何客觀評價他?
一提起曹錕,人們都知道他賄選當上的大總統(tǒng)??催^蔡東藩《民國演義》的人,若問他曹錕的外號,他就會說“曹三傻子”。不過,那只是演義小說,不可當真。北洋軍閥統(tǒng)治時期的政府再怎么混亂,也不會弄個傻子做總統(tǒng)??梢赃@么說吧,他簡直比猴都精。
至于他如何能夠當上總統(tǒng),就不能不說一個民國時期的風云人物吳佩孚了。
曹錕當師長的時候,吳佩孚來到他的手下做營弁。曹錕對他十分信任,勝過了其他的舊僚屬。從此以后,吳佩孚也同樣對他忠心不二,始終如一。
曹錕下馬,吳佩孚敗走麥城一九二三年,曹錕已經(jīng)成了直系的龍頭老大。要過把“總統(tǒng)癮”的想法縈繞于心,揮之不去。吳佩孚勸他要先用武力統(tǒng)一全國,然后再當總統(tǒng)。曹錕不愿意,執(zhí)意要當。吳大帥無奈只能知其不可而為之,于十月十日扶“老帥”上位。
曹錕上臺后,全國反對之聲四起。由于“反直三角同盟”都忙于自身事物。沒有發(fā)動戰(zhàn)爭。曹錕也就相對穩(wěn)定地干了幾個月。一九二四年九月,首先是張作霖的奉軍,兵分二路殺進關(guān)來,聲明討曹。這時曹錕一下子推給吳佩孚,他握著吳佩孚的手說“老弟我己經(jīng)老了,辛苦你攝行陸海軍大元帥職權(quán),一切便宜行事”。
吳佩孚真是忠心事主,秣兵歷馬,砥礪前行。上前線拼殺去了。而同為曹三手下的將領(lǐng)馮玉祥,孫岳等聯(lián)合胡景翼,窩里反回頭將曹錕逼著下了臺。
曹錕被軟禁在延慶樓,眼巴巴盼著吳子玉回來“救駕”,逢人便問“子玉現(xiàn)在哪里”。十一月二十九日,曹錕,曹銳兄弟二人正在“執(zhí)手相看淚眼”之際,一個團長帶著十幾個軍官走進門來,要將曹銳帶去問話。這曹錕哪里放得手,死拽著他弟弟不讓帶走。站在旁邊的劉夫人,看那團長臉色不對勁。連拉帶勸的將曹錕的手分開,把曹錕推進屋里將門都鎖上了。時間不長,曹銳的死信傳來,是吞下了生鴉片膏子。
此時吳佩孚的日子也不好過,戰(zhàn)爭打不下去了,只能選擇三十六計走為上計。這時馮玉祥又開價“懸賞十萬元購買吳的活口,”并后加一個括弧,“提頭來獻者減半”。
吳佩孚輾轉(zhuǎn)又逢生這吳佩孚確是厲害,經(jīng)過一番碾轉(zhuǎn)騰挪,于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到鄭州,一九二五年一月三日到漢口。此時蕭耀南尚不敢納。十月吳佩孚勾結(jié)鄂軍將領(lǐng)陳嘉謨,寇英杰,劉玉春等基本控制了湖北。十月十一日蕭耀南等鄂軍將領(lǐng)通電,擁吳“出山共定國難”,二十日吳佩孚在漢口,又成為十四省聯(lián)軍總司令了(也許是自封的)。
十二月三十一日,馮玉祥也又要與吳“精誠合作,始終不渝”了,馮系大將張之江,歡迎吳“入京主政”。且言“追隨我?guī)洠▍牵?,勉效馳驅(qū)”。
一九二六年一月十七日張作霖也致電吳佩孚關(guān)外事由他應(yīng)付,關(guān)內(nèi)事由吳全權(quán)主持。張作霖一再催促吳來京共商大計,五月二十六日吳決計由漢口啟程北上,在動身的時候,吳電請張作霖約定同到北京的時間。六月六日曹錕知道張作霖要進京,心里不痛快不愿與他見面,回到了保定。
有消息說二位大帥二十四日進京,北京的軍警出動,在二帥的沿途黃土鋪路。北京市民詫異,以為又出了啥大亂子呢。結(jié)果人沒有來,原來吳佩孚的手下張其锽算了一卦“二十八日入京大吉。
吳佩孚最終被民團逐出二十八日上午九時張到吳的行館拜訪,談話二十分鐘告別。十二時吳到張府拜訪。兩人同赴杜內(nèi)閣在居仁堂設(shè)的筵。正吃酒間,怱聽“嘡”的一聲響,張吳兩方的衛(wèi)兵,同時將手槍拔出指向?qū)Ψ?。原來是顧維鈞的大禮帽,由衣架上掉下來 的聲響,大家才十分尷尬地坐下來。
他們會談的議題這次主要是“討馮”。從四月份打到八月底前后打了好幾仗,總算把馮玉祥暫時趕到甘肅去了。
吳佩孚注定是一個忙碌的人,北方的戰(zhàn)爭剛剛結(jié)束,他電請張作霖主持北京政局,八月二十五月就馬不停蹄地到達漢口,對付北伐軍了。張作霖表示派兵相助,這位吃足了“同盟”者苦頭的吳大帥,婉言謝絕了。豈知北伐軍來勢兇猛,把吳佩孚打的一敗塗地,他手下愛將孫傳芳卻按兵不動。不得己逃回鄭州。把兵力集中鄭州武勝關(guān)一帶。
這時候閑不住的曹錕來到鄭州,他首先告誠吳“你雖然善于將兵,但不善于將將”。又聲淚俱下的告誠薪云鶚,寇英杰,田維勤等?!白佑衿獠缓?,但心是好的“。這些似乎表達著曹錕對吳的真情實意。
其實并非如此,曹銀在保定與彭壽莘,張廷諤,方表等密談,彭等告訴他“現(xiàn)在非把剩下的這點本錢收回來自己當家不可”,并告訴他,總統(tǒng)到鄭州勞軍,他到車站迎接時趁機把他吹(槍斃)了。曹錕聽后,高興得了不得,興奮地說“對!咱們就這么辦”。
在這以后不久,吳軍在河南也敗下陣來,吳佩孚被民團逐出再無起色。
結(jié)語北洋軍閥這些人,可謂個個懷奸,人人施詐。吳佩孚對曹錕那真是如“王伯當保李密忠心耿耿”。至于他的功過是非且不論,一生跟錯了老板也吃虧不小呢。
吳佩孚,生于1874年4月22日,卒于1939年12月4日,山東蓬萊人。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一定要實事求是,結(jié)合當時的歷史條件,社會環(huán)境,人物的經(jīng)歷,綜合分析,給出客觀、公正的結(jié)論。對吳佩孚,筆者認為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:
第一,他是一個大軍閥。他是秀才出身,有思想,會帶兵,在北洋軍閥中,善戰(zhàn)驍將,被譽為常勝將軍。是直系首領(lǐng),中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、官至直魯豫兩湖巡閱使、十四省討賊聯(lián)軍總司令。他曾經(jīng)是西北軍閥馮玉祥、五省聯(lián)軍總司令孫傳芳的領(lǐng)袖,也是第一位登上美國《時代周刊》的華人。盡管如此,他維護的是統(tǒng)治階級的利益,代表的是封建、地主、軍閥,尤其是他鎮(zhèn)壓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,進行血腥屠殺,制造了震驚中外的著名“二七慘案”,暴露出他大軍閥的本性。
第二,他是有愛國之心的中國人。受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的教育,他對岳飛的“精忠報國”非常推崇,在民族大義上有氣節(jié),有中國人的骨氣。在日寇鐵蹄踐踏中華大地之時,他表現(xiàn)出了強烈的愛國之心。
他下野后,日本特務(wù)頭子荒木代表日本奉送“步槍十萬支、機槍二千挺、大炮五百門,子彈若干,此外并助款百萬”,但他拒而不受。他堅決不當漢奸,不為日本人賣命。日本特務(wù)頭子土肥原、川本等采取拉攏、威逼等各種手段都未能讓他放棄民族氣節(jié)。
第三,潔身自好,廉潔自守。吳佩孚做官數(shù)十年,始終堅守不貪、不占,他統(tǒng)治過幾省的地盤,帶領(lǐng)過幾十萬的大兵,南征北戰(zhàn),卻從沒有私蓄,也沒有置辦田產(chǎn),和他同時的那些軍閥腰纏千百萬貫相比,總算難能可貴,他為人忠直,至性至情,稱得上是北洋集團中乃至民國政壇軍界中的佼佼者。
Hash:3738cd06ac0f4e58067125b19228b136738ed379
聲明: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發(fā)布,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,文章內(nèi)容僅供參考。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聯(lián)系我們 kefu@qqx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