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古笨港遺址在歲月的流轉中,推動(dòng)歷史的滾輪轉動(dòng),新港人用奔騰的鄉土之愛(ài),將新港化作一座藝文磁場(chǎng),重唱一曲老鎮風(fēng)華再現的傳奇。
位于嘉義縣西北方的新港鄉,為臺灣早期典型的古鄉村聚落,其居民多為開(kāi)臺第一村古笨港的移民,至今已200余年。聞名全省的奉天宮不僅是當地的信仰中心,更是促使新港繁榮的商業(yè)樞紐;新港人成功地為自己的家園打造全新的面貌,塑造鄉鎮繁榮的新典范,并為南臺灣寫(xiě)下一頁(yè)老鎮新生的傳奇。
新港所在地原名麻團寮,原是距古笨港3公里的小村落,因北港溪泛濫改道,將古笨港劃分為笨南港、笨北港,之后連年水災-,笨南港無(wú)法居住,居民遂舉家遷往麻團寮,幷改名“新港”。
為重現新港鄉土人文的新氣象,一時(shí)間,宋江陣、馨園社、念歌社、鳳儀國樂(lè )社,及百年歷史的舞鳳軒北管戲劇團等傳統民俗社團,如雨后春筍般復生、崛起,并結合豐富的宗教活動(dòng),成為嘉南地區耀眼的藝文重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