朔州懷仁旅游景點大全 山西朔州市旅游景點
導讀:朔州懷仁旅游景點大全 山西朔州市旅游景點 1. 山西朔州市旅游景點 2. 山西朔州市旅游景點圖片 3. 朔州市朔城區(qū)旅游景點 4. 朔州市景區(qū)旅游景點 5. 山西朔州市旅游景點介紹 6. 山西朔州市旅游景點排名 7. 山西省朔州市景點 8. 朔州市區(qū)旅游景點 9. 山西朔州市旅游景點有哪些
1. 山西朔州市旅游景點
山陰畫皮廟,應縣木塔,右玉殺虎口,朔州市叫什么崇福寺吧,忘了,就在市里面,城區(qū)賓館對面,不過沒什么意思。
2. 山西朔州市旅游景點圖片
1.應縣木塔
2.右玉國家級生態(tài)旅游示范區(qū)
3.金沙灘旅游區(qū)
4.朔州崇福寺
5.平魯北固山
6.華嚴寺磚塔
7.殺虎口
8.馬邑博物館
9.李林烈士林園
10.魯溝旅游村
3. 朔州市朔城區(qū)旅游景點
山西省各市車牌字母代碼如下:
太原市:晉A
大同市:晉B
陽泉市:晉C
長治市:晉D
晉城市:晉E
朔州市:晉F
忻州市:晉H
呂梁市:晉J
晉中市:晉K
臨汾市:晉L
運城市:晉M
山西,簡稱"晉"。共有11個地級市,省會太原居中,其余10個市從北到南依次是:大同、朔州、忻州、陽泉、呂梁、晉中、長治、晉城、臨汾、運城。
山西省的位置示意
各市下轄的區(qū)縣市如下:
太原市:下轄小店區(qū)、迎澤區(qū)、杏花嶺區(qū)、尖草坪區(qū)、萬柏林區(qū)、晉源區(qū)、清徐縣、陽曲縣、婁煩縣和古交市。
大同市:下轄新榮區(qū)、平城區(qū)、云岡區(qū)、云州區(qū)、陽高縣、天鎮(zhèn)縣、廣靈縣、靈丘縣、渾源縣和左云縣。
朔州市:下轄朔城區(qū)、平魯區(qū)、山陰縣、應縣、右玉縣和懷仁市。
忻州市:下轄忻府區(qū)、定襄縣、五臺縣、代縣、繁峙縣、寧武縣、靜樂縣、神池縣、五寨縣、岢嵐縣、河曲縣、保德縣、偏關(guān)縣和原平市。
陽泉市:下轄城區(qū)、礦區(qū)、郊區(qū)、平定縣和盂縣。
呂梁市:下轄離石區(qū)、文水縣、交城縣、興縣、臨縣、柳林縣、石樓縣、嵐縣、方山縣、中陽縣、交口縣、孝義市和汾陽市。
晉中市:下轄榆次區(qū)、太谷區(qū)、榆社縣、左權(quán)縣、和順縣、昔陽縣、壽陽縣、祁縣、平遙縣、靈石縣和介休市。
長治市:下轄潞州區(qū)、上黨區(qū)、屯留區(qū)、潞城區(qū)、襄垣縣、平順縣、黎城縣、壺關(guān)縣、長子縣、武鄉(xiāng)縣、沁縣和沁源縣。
晉城市:下轄城區(qū)、沁水縣、陽城縣、陵川縣、澤州縣和高平市。
臨汾市:下轄堯都區(qū)、曲沃縣、翼城縣、襄汾縣、洪洞縣、古縣、安澤縣、浮山縣、吉縣、鄉(xiāng)寧縣、大寧縣、隰縣、永和縣、蒲縣、汾西縣、侯馬市和霍州市。
運城市:下轄鹽湖區(qū)、臨猗縣、萬榮縣、聞喜縣、稷山縣、新絳縣、絳縣、垣曲縣、夏縣、平陸縣、芮城縣、永濟市和河津市
4. 朔州市景區(qū)旅游景點
臨汾堯廟、華門、洪洞大槐樹、霍州七里峪、靈石王家大院、紅崖大峽谷、石膏山風景區(qū)、介休綿山旅游風景區(qū)、祁縣喬家大院、平遙古城、榆次常家莊園、榆次古城、太原晉祠、煤炭博物館、汾河景區(qū)、太山、晉陽湖、忻州古城、山西鳳凰山生態(tài)植物園五臺山、蘆芽山、應縣木塔。
5. 山西朔州市旅游景點介紹
朔州旅游景點: 崇福寺、雁門關(guān)、應縣木塔、峙峪舊石器遺址、馬邑漢墓群、廣武古城、殺虎口、神頭海 崇福寺 崇福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位于朔縣城內(nèi)東街北側(cè),始建于唐麟德二年(665年),由鄂國公尉遲敬德奉敕建造。 崇福寺的主殿是彌陀殿,金熙宗皇統(tǒng)三年(1143年)建,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,至為可貴。殿身面闊七間,通闊40.96米,進深四間八 椽,22.31米。殿為單檐歇山頂,總高約21米。殿身坐落在高大的臺基上,基高2.4米,基前又有寬敞的月臺,襯托得殿宇高大雄偉,瑰麗壯觀。殿正面檐 下,懸有“彌陀殿”豎匾一方,是金大定二十四年(1184年)的原物。彌陀殿 內(nèi)的塑像,分布在長跨四間的大佛壇上,主像結(jié)跏跌坐,中為彌陀佛,左為觀世音 菩薩,右為大勢至菩薩,佛教稱為“西方三圣”。主像兩側(cè)塑脅侍菩薩4尊,身式微曲;臺前兩角有兩金剛侍立,威嚴雄健,怒目圓睜。好像在履行各自的護法職 守。這些彩塑都是建殿時作品,雖經(jīng)明代重裝,但造型、軀體、衣飾、面容沒有大的變化,仍不失為我國金代塑像中的珍品。 雁門關(guān) 雁門關(guān)山脊長城,其勢蜿蜒,東走平型關(guān)、紫荊關(guān)、倒馬關(guān),直抵幽燕,連接瀚海;西去軒崗口、寧武關(guān)、偏頭關(guān)、至黃河邊。關(guān)有東、西二門,皆以巨磚疊砌,過 雁穿云,氣度軒昂,門額分別 雕嵌“天險”、“地利”二匾。東西二門上曾建有城樓,巍然凌空,內(nèi)塑楊家將群像,并在東城門外,為李牧建祠立碑,可惜城樓與李牧祠,均在日寇侵華時焚于一 旦。 應縣木塔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位于山西應縣城內(nèi)西北佛宮寺內(nèi),俗稱應縣木塔。應縣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,屬于“前塔后殿”的布局。塔建造在四米高的 臺基上,塔高67.31米,底層直徑30.27米,呈平面八角形。第一層立面重檐,以上各層均為單檐,共五層六檐,各層間夾設暗層,實為九層。因底層為重 檐并有回廊,故塔的外觀為六層屋檐。應縣木塔各層均用內(nèi)、外兩圈木柱支撐,每層外有24根柱子,內(nèi)有八根,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、梁、枋和短柱,組成不 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。應縣木塔是我國現(xiàn)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(gòu)塔式建筑,也是唯一一座木結(jié)構(gòu)樓閣式塔,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 廣武古城 廣武屯兵古堡位于山西大同山陰縣南的雁門關(guān)長城腳下,是雁門關(guān)內(nèi)外的咽喉要道,故有“北門鎖鑰”之稱(此稱同北京八達嶺長城)。廣武現(xiàn)有兩座古堡,舊堡位 于勾注西陘,建于西漢時期,清雍正年間重建;新堡位于勾注東陘,建于明初,稱廣武城,最初用于屯兵住所,后變成民居。兩座城堡,把守勾注東西兩個陘口,形 勢非常險要。廣武城堡的前身,是戰(zhàn)國時趙武靈王修建的“勾注塞”,隋改廣武為雁門縣,宋遼對峙時,宋占雁門關(guān),遼占廣武城。清時廣武屬代縣,民國因之,日 偽時期,歸山陰縣所轄。 殺虎口 殺虎關(guān)古稱參合口,唐朝稱白狼關(guān),宋朝稱牙狼關(guān)。明朝為了抵御蒙古瓦刺南侵,多次從此口出兵征戰(zhàn),故而起名“殺胡口”。自從明朝隆慶五年,蒙漢“互市”以來,化干戈為玉帛,殺胡堡、得勝堡、新平堡(天鎮(zhèn))馬市重新開放,為了緩和民族矛盾,遂改名為“殺虎口”。 殺虎口位于山西大同右玉縣西北35公里處,是外長城一個重要天然關(guān)口。它東臨塘子山,西側(cè)大堡山,北依雷公山、廟頭山,萬里長城由東北向西南延伸而去,像 個半圓形圍墻將殺虎口圍在里邊,東西兩側(cè)山嶺崖陡壁立,蒼頭河由南向北貫穿其中,構(gòu)成一道寬200多米,長3000多米的天然關(guān)隘。 [最佳旅游時間]:朔州市地處黃土高原,地形地貌復雜多樣,基本上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,年平均氣溫只有6.8度。大同冬季非常寒冷,夏季天氣較涼爽,是避暑的好去處。這里最顯著的特點是晝夜溫差很大,你最好多帶一件衣服,以抵御早晚的寒氣。 最佳旅游時間:每年的春夏兩季是旅游的最佳時間。 [美食]:朔州的特產(chǎn)豐富,最為有名的要屬 應縣紫皮大蒜,為全國名特產(chǎn)之一,以小石口為最著名,其特點是:個頭肥大、皮紫而薄、肉嫩實結(jié)、味辣秀美、久放不變色、長期不變味。還有 大蔥,集中產(chǎn)地為南部邊山區(qū),其中? ?家窯村的大蔥在全省馳名,其特點是:蔥白粗長,芯不分枝,味香甜辣,切片后自成四六瓣。此外還有燕麥片、 黃 芪等等。 朔州特產(chǎn) 朔州黃酒 初創(chuàng)期:西漢時期。 原料:黃米、白酒、曲。 工藝:以朔州黃酒為酒基,以本地白酒為原料,加曲進行糖化,然后經(jīng)壓榨后,過濾去渣質(zhì)即成。 特點:入口甜潤滑軟,味道香醇濃郁,酒精含量低。 功用:富含各種維生素和氨基酸,具有養(yǎng)生活血之功,特別適合婦女、老人飲用。 沙棘汁 以平魯和右玉的沙棘汁最為出名,已和著名品牌匯源果汁合作,批量生產(chǎn)。 [旅游簡介]: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,是一座新崛起的能源工業(yè)城市,地處大同盆地南沿,西北部與內(nèi)蒙古高原毗鄰,正處在我國東西部經(jīng)濟地帶的結(jié)合部,是山西通往內(nèi)蒙古高原的必經(jīng)之路。全市總面積10639平方公里,總?cè)丝?27萬。 據(jù)朔州市境內(nèi)“峙峪遺址”考證,早在2.8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生息。戰(zhàn)國時屬趙,漢時置馬邑縣,屬雁門郡。漢高祖七年(公元前200年)韓王信徙都于此,十一年復為縣。北周時置朔州總管府。明清時朔州屬大同府。民國元年(1912年)置朔州縣,屬雁門道。1949年屬察哈爾省,1952年劃歸山西省雁北專區(qū)。1989年1日設朔州市。
6. 山西朔州市旅游景點排名
有很多的旅游景點。聞名世界的應縣木塔,譽滿全國的殺虎口,歷史厚重的張遼墓,風景如畫的清涼山,氣勢不凡的崇國寺,心曠神怡的金沙灘生態(tài)風光,精彩絕倫的楊家將名勝,充滿人文氣息的尉遲恭故里,紀念抗戰(zhàn)英雄李林舊地,中國奶都山陰古城,平朔露天煤礦新貌。
7. 山西省朔州市景點
朔州周邊游,大家可以選擇去應縣,應縣木塔具今天,已經(jīng)有966年的歷史了。它是一座榫卯結(jié)構(gòu)相對完整,承載2600多噸的一個木塔!它是人類歷史的一座瑰寶!也可以來大同,大同有云崗石窟,那更是歷史悠久!可以來懷仁,有金沙灘的楊家將,清涼寺!雁門關(guān),蘆芽山,都是特別好的斿游景點!
8. 朔州市區(qū)旅游景點
朔州在雁門關(guān)外。因為雁門關(guān)正好把朔州和忻州分開,雁門關(guān)內(nèi)緊鄰為忻州市的代縣,即古代州,為楊家將的故鄉(xiāng)。雁門關(guān)外為朔州,為楊家將和蒙古人作戰(zhàn)的古戰(zhàn)場金沙灘。雁門關(guān)是朔州市和忻州市的分界線,雁門關(guān)外為朔州市所屬區(qū)域,雁門關(guān)內(nèi)為忻州市聽轄區(qū)域。
9. 山西朔州市旅游景點有哪些
朔州旅游景點:
崇福寺、雁門關(guān)、應縣木塔、峙峪舊石器遺址、馬邑漢墓群、廣武古城、殺虎口、神頭海
崇福寺
崇福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位于朔縣城內(nèi)東街北側(cè),始建于唐麟德二年(665年),由鄂國公尉遲敬德奉敕建造。
崇福寺的主殿是彌陀殿,金熙宗皇統(tǒng)三年(1143年)建,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,至為可貴。殿身面闊七間,通闊40.96米,進深四間八
椽,22.31米。殿為單檐歇山頂,總高約21米。殿身坐落在高大的臺基上,基高2.4米,基前又有寬敞的月臺,襯托得殿宇高大雄偉,瑰麗壯觀。殿正面檐
下,懸有“彌陀殿”豎匾一方,是金大定二十四年(1184年)的原物。彌陀殿內(nèi)的塑像,分布在長跨四間的大佛壇上,主像結(jié)跏跌坐,中為彌陀佛,左為觀世音
菩薩,右為大勢至菩薩,佛教稱為“西方三圣”。主像兩側(cè)塑脅侍菩薩4尊,身式微曲;臺前兩角有兩金剛侍立,威嚴雄健,怒目圓睜。好像在履行各自的護法職
守。這些彩塑都是建殿時作品,雖經(jīng)明代重裝,但造型、軀體、衣飾、面容沒有大的變化? ?仍不失為我國金代塑像中的珍品。
雁門關(guān)
雁門關(guān)山脊長城,其勢蜿蜒,東走平型關(guān)、紫荊關(guān)、倒馬關(guān),直抵幽燕,連接瀚海;西去軒崗口、寧武關(guān)、偏頭關(guān)、至黃河邊。關(guān)有東、西二門,皆以巨磚疊砌,過
雁穿云,氣度軒昂,門額分別
雕嵌“天險”、“地利”二匾。東西二門上曾建有城樓,巍然凌空,內(nèi)塑楊家將群像,并在東城門外,為李牧建祠立碑,可惜城樓與李牧祠,均在日寇侵華時焚于一
旦。
應縣木塔
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位于山西應縣城內(nèi)西北佛宮寺內(nèi),俗稱應縣木塔。應縣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,屬于“前塔后殿”的布局。塔建造在四米高的
臺基上,塔高67.31米,底層直徑30.27米,呈平面八角形。第一層立面重檐,以上各層均為單檐,共五層六檐,各層間夾設暗層,實為九層。因底層為重
檐并有回廊,故塔的外觀為六層屋檐。應縣木塔各層均用內(nèi)、外兩圈木柱支撐,每層外有24根柱子,內(nèi)有八根,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、梁、枋和短柱,組成不
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。應縣木塔是我國現(xiàn)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(gòu)塔式建筑,也是唯一一座木結(jié)構(gòu)樓閣式塔,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廣武古城
廣武屯兵古堡位于山西大同山陰縣南的雁門關(guān)長城腳下,是雁門關(guān)內(nèi)外的咽喉要道,故有“北門鎖鑰”之稱(此稱同北京八達嶺長城)。廣武現(xiàn)有兩座古堡,舊堡位
于勾注西陘,建于西漢時期,清雍正年間重建;新堡位于勾注東陘,建于明初,稱廣武城,最初用于屯兵住所,后變成民居。兩座城堡,把守勾注東西兩個陘口,形
勢非常險要。廣武城堡的前身,是戰(zhàn)國時修建的“勾注塞”,隋改廣武為雁門縣,宋遼對峙時,宋占雁門關(guān),遼占廣武城。清時廣武屬代縣,民國因之,日
偽時期,歸山陰縣所轄。
殺虎口
殺虎關(guān)古稱參合口,唐朝稱白狼關(guān),宋朝稱牙狼關(guān)。明朝為了抵御蒙古瓦刺南侵,多次從此口出兵征戰(zhàn),故而起名“殺胡口”。自從明朝隆慶五年,蒙漢“互市”以來,化干戈為玉帛,殺胡堡、得勝堡、新平堡(天鎮(zhèn))馬市重新開放,為了緩和民族矛盾,遂改名為“殺虎口”。
殺虎口位于右玉縣西北35公里處,是外長城一個重要天然關(guān)口。它東臨塘子山,西側(cè)大堡山,北依雷公山、廟頭山,由東北向西南延伸而去,像
個半圓形圍墻將殺虎口圍在里邊,東西兩側(cè)山嶺崖陡壁立,蒼頭河由南向北貫穿其中,構(gòu)成一道寬200多米,長3000多米的天然關(guān)隘。
[最佳旅游時間]:朔州市地處黃土高原,地形地貌復雜多樣,基本上屬,年平均氣溫只有6.8度。大同冬季非常寒冷,夏季天氣較涼爽,是避暑的好去處。這里最顯著的特點是晝夜溫差很大,你最好多帶一件衣服,以抵御早晚的寒氣。
最佳旅游時間:每年的春夏兩季是旅游的最佳時間。
[美食]:朔州的特產(chǎn)豐富,最為有名的要屬 應縣紫皮大蒜,為全國名特產(chǎn)之一,以小石口為最著名,其特點是:個頭肥大、皮紫而薄、肉嫩實結(jié)、味辣秀美、久放不變色、長期不變味。還有 大蔥,集中產(chǎn)地為南部邊山區(qū),其中王家窯村的大蔥在全省馳名,其特點是:蔥白粗長,芯不分枝,味香甜辣,切片后自成四六瓣。此外還有燕麥片、 黃 芪等等。
朔州特產(chǎn)
朔州黃酒
初創(chuàng)期:西漢時期。
原料:黃米、白酒、曲。
工藝:以朔州黃酒為酒基,以本地白酒為原料,加曲進行糖化,然后經(jīng)壓榨后,過濾去渣質(zhì)即 成。
特點:入口甜潤滑軟,味道香醇濃郁,酒精含量低。
功用:富含各種維生素和氨基酸,具有養(yǎng)生活血之功,特別適合婦女、老人飲用。
沙棘汁
以平魯和右玉的沙棘汁最為出名,已和著名品牌匯源果汁合作,批量生產(chǎn)。
[旅游簡介]:
朔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,是一座新崛起的能源工業(yè)城市,地處大同盆地南沿,西北部與內(nèi)蒙古高原毗鄰,正處在我國東西部經(jīng)濟地帶的結(jié)合部,是山西通往內(nèi)蒙古高原的必經(jīng)之路。全市總面積10639平方公里,總?cè)丝?27萬。
據(jù)朔州市境內(nèi)“峙峪遺址”考證,早在2.8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生息。戰(zhàn)國時屬趙,漢時置馬邑縣,屬雁門郡。漢高祖七年(公元前200年)韓王信徙都于此,十一年復為縣。北周時置朔州總管府。明清時朔州屬大同府。民國元年(1912年)置朔州縣,屬雁門道。1949年屬察哈爾省,1952年劃歸山西省雁北專區(qū)。1989年1日設朔州市。
Hash:d215f37b583be7e27e528b06806de180e2795482
聲明: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(fā)布,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,文章內(nèi)容僅供參考。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聯(lián)系我們 kefu@qqx.com